鹅首马先蒿
《中华本草》:鹅首马先蒿
拼音注音
é Shǒu Mǎ Xiān Hā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藏鸭首马先蒿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diculris anas Maxim. Var. tibetica Bonati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花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-30cm。根圆锥状,常有分枝,表面粗糙,根茎短。茎自根茎上发出单条或多条,紫红色,有沟4条,具节,节间长者可达7cm,一般不分枝,基生叶具柄,无毛,茎生叶4枚轮生;具柄或无;叶片长圆状卵形至线状披针形,羽状全裂,裂片7-11对,先端钝,基部渐狭,边缘具钝齿,叶片深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。花序穗状生茎顶;苞片下部叶状;花冠紫色,下唇较小,具脉,喙长,红色,下部膨大,弯曲如鹅首;花丝无毛。蒴果三角形,披针形,锐尖头,包于宿萼。种子长圆形,种皮灰白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西藏。
性味
味甘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用不着喘;益阴。主水肿;尿少;气喘;营养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鹅首马先蒿
拼音注音
é Shǒu Mǎ Xiān Hāo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鹅首马先蒿的花。7~8月采花。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小草本,高6~10厘米。根圆锥状,表面粗糙。根茎短。茎自根茎上发出多条,紫红色,具节,被细绒毛。基生叶具柄,披针形,边缘有钝锯齿;茎生叶对生,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,基部渐狭,边缘有钝齿,叶片深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。花通常单生茎顶;花冠紫色,下唇具脉,喙长,红色,下部膨大,弯曲形如鹅首。蒴果三角状披针形。种子长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。分布西藏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涩,温。
功能主治
利尿平喘,益阴,止痛。治水肿,尿少,气喘,营养不良,骨髓炎引起的针刺样疼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鹅首马先蒿
拼音注音
é Shǒu Mǎ Xiān Hāo
来源
玄参科鹅首马先蒿Pedicularis anas Maxim. var. tibetica Bonati,以花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藏。
性味
甘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利尿平喘,益阴止痛。主治水肿,尿少,气喘,营养不良,骨髓炎引起的针刺样疼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滇高良姜
- 凤尾蕉叶
- 凤尾贯众
- 凤尾猪鬃草
- 滇瑞香
- 分心木
- 灯台树果
- 栗叶
- 伏毛山豆根
- 峨屏草
- 凤尾铁角蕨
- 乌鸡骟
- 灯笼草
- 滇鸡骨常山
- 乌当归
- 峨眉黄芩
- 滇常山
- 滴水珠
- 鹅肠菜
- 凤尾七
- 淡味当药
- 凤仙根
- 滇丁香
- 鹅血
- 匐地风毛菊
- 灯笼泡
- 万年松
- 鹅掌上黄皮
- 大人血七
- 对叶油麻根
- 戴胜
- 打碗花
- 大夜关门
- 大种半边莲
- 大种鹅儿肠
- 多花胡枝子
- 大铁扫把
- 大一箭球
- 大麻漆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定心散
- 大叶楠
- 大叶花椒茎叶
- 当归藤
- 大团囊虫草
- 盐蛇
- 大籽蒿
- 大芒萁
- 乌尼参
- 乌龙摆尾
- 峨嵋耳蕨
- 鹅肠草
- 鹅涎
- 滇白芷
- 杜松实
- 鹅腿骨
- 鹅臎
- 峨参
- 滇崖爬藤
- 滇杠柳
- 滇茵陈
- 滇车前
- 灯心草
- 大风子
- 大黄连刺
- 对叶油麻叶
- 大叶花椒
- 大叶金花茶叶
- 打虫果
- 大果榆
- 大活
- 匐地龙
- 乌骨藤
- 灯心草根
- 杜鹃兰
- 毒芹
- 灯笼果
- 滇藁本
- 独叶一枝枪
- 大发散
- 小乌泡根
- 对虾壳
- 大金香炉
- 大飞天蜈蚣
- 大飞扬
- 大马哈鱼籽
- 麻柳果
- 大叶香薷
- 大头茶果
- 大报春花
- 大羊角瓢
- 大阳关
- 大青叶
- 多齿蹄盖蕨
- 灯笼婆婆纳
- 耳草
- 吴茱萸
- 凤尾参
- 大麻疙瘩
- 大叶金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