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路惊
《中华本草》:过路惊
拼音注音
Guò Lù Jīnɡ
英文名
Fourangled Bredi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过路惊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edia quadrangularis Cog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收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0.3-1.2m。芭圆柱形或略四棱形,小枝四棱形,棱上多少具狭翅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5mm;叶片坚纸质,卵形至椭圆形,长2.5-5cm,宽1.5-2.5cm,先端短渐尖,钝圆,基部楔形,边缘具浅锯齿或近全缘,两面无毛;基脉3出,表面微凹,背面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取决伞花序,腋生于枝条项端,有花3-9朵功略多,无毛;花梗长约5mm,下弯;花4数,花萼短钟形,具4棱,长约2.5mm,裂片呈浅波状,先端具小短尖头;花瓣玫瑰色至紫色,卵形,先端急尖,略偏斜,长约5mm,宽约3mm;雄蕊4长4短,长者约8.5mm,花药披针形,呈镰状弯曲,长约3.5mm,花隔下延呈短柄,短者长约7mm,花药长约3mm,基部具小瘤,药隔下延呈短距;子房半下位,扁球形,先端具4个有浅裂的突起,无毛。朔果杯形,四棱形,先端平截,露出宿存萼外,宿存萼浅杯形,四棱形,先端冠以浅波状宿存萼片,长约3mm,直径约4mm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400m的山坡、山谷林下,有湿地方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妥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药理作用
实验证明,过路惊与多种镇静催眠药有协同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熄风定惊。主小儿惊风;夜间啼哭;夜啼
用法用量
内服:6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用于小儿惊风,夜间惊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芋
- 樟树皮
- 痰药
- 瓶蕨
- 凤仙根
- 狗筋蔓
- 野豇豆
- 大狼毒
- 橘络
- 糙叶千里光
- 野草香
- 人参须
- 山海螺
- 催产草
- 四季素馨花
- 鹌鹑蛋
- 九节菖蒲
- 石仙桃
- 黄荆
- 椰子浆
- 香胶木
- 野芝麻根
- 大伸筋
- 骑马参
- 降香
- 三叶乌蔹莓
- 苘麻子
- 麻叶绣球果
- 红木耳
- 小对叶草
- 抚松乌头
- 鹅腿骨
- 檵花
- 花叶矮沱沱
- 野罂粟
- 飞天蠄蟧
- 合欢皮
- 香排草
- 川鄂山茱萸
- 地红子根
- 连蕊茶
- 蟾蜍
- 碎米柴
- 红子仔
- 一匹草
- 石龙子
- 桂花岩陀
- 蚕蜕
- 火腿
- 蜇虫
- 三枝枪
- 蘘荷花
- 万寿菊
- 紫玉簪叶
- 霞天曲
- 竹节草
- 女金丹
- 一把伞
- 野梨枝叶
- 紫青藤根
- 紫薇花
- 血桐
- 三加花
- 玉叶金花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密穗砖子苗
- 糯米泔
- 和他草
- 乔木刺桐
- 莲状绢毛菊
- 石地钱
- 苦生叶
- 黄鼠肉
- 泡桐根
- 水接骨丹
- 野西瓜苗
- 苦菜
- 紫麻
- 山黄皮
- 小叶小羽藓
- 针叶火绒草
- 大金银花
- 追骨风
- 西藏角蒿
- 天门冬
- 狗骨
- 九仙草
- 扁轴木
- 直杆蓝桉叶
- 滴血根
- 檀香泥
- 栾华
- 钝齿铃子香
- 鸡头
- 麻蕡
- 黄花蒿
- 苦荬菜
- 黄金凤
- 马齿
- 杜鹃花果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