瓶蕨
《中华本草》:瓶蕨
拼音注音
Pínɡ Jué
别名
热水莲
英文名
Auriculed Bristlefern, Auriculed Filmy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瓶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manes uriculatum Bl.[Vandenboschia auriculata(Bl.)Cope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中型附生蕨类,植株高15-30cm。根茎坚硬,灰褐色,长而横走,被黑褐色有光泽的多细胞节状毛,后脱落;叶腋间的芽密被节状毛。叶膜质,远生,相距3-5cm,沿根茎在同一平面上排成2行,互生,平展或稍斜出;叶柄长4-8mm,基部被节状毛,无翅或有狭翅;叶片披针形,长15-30cm,宽3-5cm,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,但较狭且分裂较细,一回羽状;羽片18-25对,互生,无柄;卵状长圆形,长2-3cm,宽1-1.5cm,密接,基部上侧有阔耳片,并常覆盖叶轴,边缘不整齐羽裂达1/2;不育裂片狭长圆形,长4-5mm,宽3-4mm,先端有钝齿,每齿有小脉1条;孢子叶裂片常缩狭或仅一单脉;叶脉多回二歧分叉;叶轴有狭翅或近无翅。孢子囊群顶生于向轴的短羽片上,每羽片10-14个;囊苞狭管状,长2-2.5mm,口部截形,不膨大,具浅钝齿;囊群托突出口外,长约4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700m的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平;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生肌止血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干品研末敷;或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全草:味微苦,性平。有止血生肌的功能。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紫苏
- 肉苁蓉
- 瑞香根
- 单肾草
- 木瓜
- 野猪肉
- 关白附
- 小花琉璃草
- 柳叶绣球菊
- 黍根
- 香蓼
- 柴胡叶链荚豆
- 栝楼皮
- 桔梗
- 茄根
- 山牛毛毡
- 灵砂
- 阿育魏实
- 黄花香薷
- 秀丽野海棠
- 酥
- 鼬鼠肉
- 南丹参
- 对叉疔药
- 桑瘿
- 地肤子
- 短腺小米草
- 凌霄花
- 三角草
- 臭牡丹
- 八角莲
- 七角白蔹
- 狸尾草
- 垂丝海棠
- 半边风
- 衣鱼
- 园金柑
- 亮叶冬青
- 树葫芦
- 十三年花
- 猩猩木
- 红川乌
- 印度菩提树皮
- 山肉桂
- 马兜铃
- 倒爪草
- 柴胡
- 荜茇根
- 血苋
- 天目木姜子
- 三加花
- 水麻tiao
- 毛冬青叶
- 蜈蚣七
- 水毛花根
- 清风藤
- 刺蓬花
- 牛心茄子
- 毛叶小寒药
- 野梨枝叶
- 苘麻根
- 马蹄根
- 覆盆子叶
- 土附
- 矮叶书带蕨
- 关东丁香
- 大花石上莲
- 大钱麻
- 芸香
- 野山蚂蟥
- 鄂西天胡荽
- 滴血根
- 漏斗瓶蕨
- 猴樟果
- 天脚板根
- 山荆子
- 疏叶香根芹
- 凤仙
- 芦花
- 蚌壳草
- 黄颡鱼颊骨
- 熊尾草
- 胡桃根
- 药用倒提壶
- 地肤苗
- 浮尸草
- 野兔毛
- 乌金草
- 羊脑
- 益母草花
- 丁香枝
- 天脚板
- 庵 (艹闾)子
- 大叶凤仙花
- 球果藤
- 大夜关门根
- 春砂花
- 落花生
- 剪夏罗根
- 糖茶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