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荆丫
《*辞典》:紫荆丫
拼音注音
Zǐ Jīnɡ Yā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实或花。
原形态
灌木,高达2米,幼枝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5~8厘米,先端尖锐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疏生小锯齿,绿色有光泽,背脉上疏生白色微毛;叶柄短或近于无。花数朵,腋生或顶生于短侧枝上;萼片2,长椭圆形;花冠玫瑰红色,5裂,直径1.5厘米,自下部至中部为筒状,上部喇叭状,基部一侧膨大;雄蕊4,2强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伸长。瘦果具1种子,顶部有膨大的宿存萼片。花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山坡丛林中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苦涩,无毒。
功能主治
去风湿,解热毒。治风湿筋骨疼痛,涂痈疮红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8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痈疮红肿:紫荆丫、一支蒿、红牛膝。共捣绒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苏子
- 掌叶半夏
- 紫花苣苔
- 皱叶鼠李
- 抓地虎
- 紫菀
- 石上柏
- 朱砂莲
- 蒲桃种子
- 鱼鳞菜
- 啄木鸟
- 田葱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紫荆果
- 桃儿七果
- 竹柏根
- 竹象鼻虫
- 紫玉簪
- 黄缅桂果
- 獭肝
- 乌苏里黄芩
- 矮杨梅皮
- 柘耳
- 抓地龙
- 炙甘草
- 甜茶
- 猪蹄甲
- 紫茎
- 藤本夜关门
- 青龙藤
- 绿珊瑚
- 阳雀花根
- 蚌壳草根
- 蝤蛴
- 青活麻
- 香菇
- 桃耳七
- 竹鱼
- 阿尔泰扭藿香
- 檀根
- 水蛭
- 玉蝉花
- 糖荠
- 中华里白
- 白土茯苓
- 大青
- 甜茶藤
- 掌裂蟹甲草
- 柘木白皮
- 桐皮
- 沼地马先蒿
- 小九头狮子草
- 紫八宝
- 中南星
- 调经草
- 田高粱
- 蚕砂
- 浙樟
- 滇白芷果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紫苏梗
- 紫贝
- 桃奴
- 天葵
- 蒲桃
- 青羊胆
- 家独行菜
- 树三角枫
- 东方乌毛蕨叶
- 慈竹气笋
- 暗紫贝母
- 沼泽念珠藻
- 榆树
- 獐肉
- 獐髓
- 鲃鱼
- 红鬼笔
- 瘴气藤
- 桃枝
- 扶桑根
- 青药
- 无花果
- 掌叶榕
- 雀瓮
- 麦瓶草
- 安息香
- 紫桔梗
- 桃金娘
- 甜远志
- 新疆羌活
- 地榆
- 短瓣花
- 刺天茄叶
- 盐肤子
- 骆驼蹄瓣
- 木蝴蝶
- 老鹤草
- 海参肠
- 榕树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