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叶
《中华本草》:杨梅叶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通常在栽培整枝时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12m,树冠球形。单叶互生;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,革质,长8-13cm,上部狭窄,先端稍钝,基部狭楔形,全缘,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色稍淡,平滑无毛,有金黄色腺体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,圆柱形,长约3cm,黄红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锐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,长约1.5cm,常单生于叶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极短。有2枚细长柱头。核果球形,径约1.8cm,外果皮暗红色,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,内果皮坚硬,径约9mm,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。花期4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燥湿祛风;止痒。主皮肤湿疹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油鸭
- 月季花根
- 椰子瓤
- 油渣果根
- 岩青兰
- 岩青菜
- 杨树花
- 椰子油
- 榆荚仁
- 油桐子
- 油渣果
- 油茶叶
- 岩豆藤花
- 月季花
- 油柑根
- 油茶子
- 柚花
- 龟版胶
- 椰子皮
- 萤火
- 腊雪
- 青丝线
- 樱桃水
- 茜草根
- 白僵蚕
- 羊肚菜
- 包袱七
- 鄂报春
- 野饭豆
- 羊肌藤
- 出山虎
- 羊耳朵叶
- 同形鳞毛蕨
- 丁癸草
- 白蜡树皮
- 青海马尾连
- 白犁头草
- 郁李仁
- 白芷
- 羊肚菌
- 洋草果
- 樱桃枝
- 白云瓜花
- 白叶藤
- 白花蛇舌草
- 中华短肠蕨
- 眼子菜
- 羽叶丁香
- 药绿柴
- 缘毛筋骨草
- 硬皮马勃
- 椰根
- 荔枝核
- 白鹤菌
- 百两金叶
- 土沙参
- 老鼠刺
- 黄瓜根
- 莲须
- 秋海棠茎叶
- 白首乌
- 灯蛾
- 苘麻子
- 秋石
- 刺玫果
- 曲枝假蓝
- 鞭打绣球
- 蜀五加
- 毛花洋地黄
- 稗根苗
- 苘实
- 豹皮樟
- 台湾厚壳树
- 黄花堇菜
- 荞麦
- 太子参
- 白马骨根
- 东北鼢鼠
- 柽柳
- 罗汉松
- 野漆树
- 野芝麻花
- 玉蝉花
- 蒲桃
- 药芹菜根
- 黄屈花
- 柏树根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马柳根
- 菊花脑
- 杜根藤
- 环草
- 水榆果
- 大叶樱叶
- 对叶百部
- 麦瓶草
- 桐木
- 獭胆
- 银背藤
- 准噶尔鸢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