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版胶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:龟版胶
制法
先将龟版浸泡7天,取出下锅煮之,和上药料浓缩成胶。装槽散热,凝固后再出槽,切成小块长方形。
功能主治
养血化瘀,滋阴退热。主阴虚蒸热,午后发烧,久嗽痰盛,妇女症瘕血块。
用法用量
每服2-3钱,用黄酒炖化服之,或白开水亦可。
摘录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
《*辞典》:龟版胶
拼音注音
Guī Bǎn Jiāo
别名
龟版膏(《本草正》),龟胶(《本草汇言》),龟甲胶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
来源
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。
制法
取漂泡后的净龟版,置锅中水煎数次,煎至胶质尽,去滓。将多次煎出的胶液,过滤合并,加入少许明矾粉,静置,滤取澄清的胶液,用文火浓缩(或可加入适量黄酒、冰糖)至呈稠膏状,倾入凝胶槽内,使其冷凝后取出,切成小块,阴干。
形状
为四方形的扁块,长约2.6厘米,宽约2.5厘米,厚约0.8厘米,褐色略带微绿,上面有老黄色略带猪鬃纹之"油头",对光视之,透明,洁净如琥珀。质坚硬,以松脆、透明者为佳。
性味
甘咸,平。
①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微咸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滋阴,补血,止血。治阴虚血亏,劳热骨蒸,吐血,衄血,烦热惊悸,肾虚腰痛,脚膝痿弱,崩漏,带下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主阴虚不足,发热口渴,咳咯血痰,骨蒸劳热,腰膝痿弱,筋骨疼痛,寒热久发,疟疾不已,妇人崩带淋漏,赤白频来,凡一切阴虚血虚之证,并皆治之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滋补养肺。"
③《浙扛中药手册》:"滋养止血。"
用法用量
开水或黄酒化服,1~3钱。
注意
胃有寒湿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备要》:"恶人参。"
②《本草从新》:"恶沙参。"
③《得配本草》:"脾胃虚寒,真精冷滑,二者禁用。"
复方
①治寒热久发,疟疾不止:龟胶一两,肉桂五钱,于白术(土拌炒)二两。分作五贴,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②治妇人淋带赤白不止:龟胶三钱。酒溶化,每日清晨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珠芽半支
- 柏子仁
- 高山黄华根
- 棕树心
- 黑老头
- 槠子皮叶
- 半边钱
- 皱叶南蛇藤
- 革质红菇
- 竹叶椒
- 早禾树
- 竹节七
- 稻芽
- 黑沙蒿子
- 泽泻叶
- 半边苏
- 猪仔笠
- 扁秆藨草
- 扁豆
- 鬼灯笼根
- 八目鳗
- 沼生水马齿
- 猪蓼子草
- 瓣蕊唐松草
- 鹳骨
- 半枫荷叶
- 珍珠梅
- 中华绣线梅
- 黑水鸡
- 斑花杓兰
- 短冠草
- 鬼臼叶
- 朱砂根
- 竹节香附
- 都拉鸢尾
- 猪肠
- 白绒草
- 白花射干
- 竹叶
- 黑大豆
- 白三七根
- 白兰花叶
- 泽漆
- 黑升麻
- 黑壳楠
- 过路惊
- 白垩铁线蕨
- 北方点地梅
- 锅焦
- 电灯花
- 黑骨头
- 骨螺
- 滨海前胡
- 珍珠伞
- 左黑果
- 过江藤
- 黄香薷
- 稻谷芒
- 高山黄华
- 豆豉草
- 白椴
- 冰
- 白簕枝叶
- 黄蜀葵子
- 竹鼠油
- 黑头草
- 白毛蛇
- 皂角菌
- 竹茹
- 柞木叶
- 粘人花根
- 直立婆婆纳
- 扁豆根
- 竹叶心
- 棕叶芦
- 黑阳参
- 鬼箭锦鸡儿
- 猪毛
- 巴豆叶
- 斑竹壳
- 枣叶
- 黑皮根
- 鬼臼
- 准噶尔鸢尾
- 鸽卵
- 颠茄草
- 白檀
- 黑萼棘豆
- 黄蜀葵茎
- 黄锁梅叶
- 鸽肉
- 猪母柴根
- 猪牙皂
- 高山望
- 黑珠芽薯蓣
- 变豆菜
- 白背枫
- 黑沙蒿
- 珍珠
- 皱叶变豆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