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萆
《*辞典》:粉萆
拼音注音
Fěn Bì
别名
黄萆、黄山姜、黄姜
英文名
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
来源
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根茎。秋、冬季采挖根茎,除去须根,切薄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。茎纤细,左旋。叶互生,纸质,三角状心形或矩圆状心形,边缘中部以下呈波状,背面有白粉,叶脉7条,沿脉有疏毛,叶干后变黑褐色。花单性异株;雄花序穗状;雌花序为下垂的穗状花序。蒴果近圆形,有3翅,成熟后向上反曲,下垂,翅长超过宽。花期5~7月,果期6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杂木林下或林缘。主产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。
形状
根茎竹节状,类圆柱形,表面皱缩,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。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,大小不一,厚约至0.5mm,边缘不整齐,有的有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外皮。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,平坦,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状维管束。质松,易折断。气微,味苦,微辛。
化学成分
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,另含雅姆皂甙元(yamogenin)。
性味
性平,味苦、甘。
功能主治
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。用于膏淋、白浊、白带过多、风寒痹痛、关节不利、腰膝疼痛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石藓
- 乔木五加
- 竹蠹虫蛀末
- 地磨薯
- 绿包藤
- 花叶九节木
- 紫桔梗
- 马瓞儿
- 会东藤
- 牛肺
- 花唐松草
- 黄水芋
- 滇藁本
- 竹叶艾
- 鹤草芽
- 丁香蓼
- 石南
- 鹰眼睛
- 拔毒草
- 温大青
- 海康钩粉草
- 水蕨
- 伯乐树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长刺卫矛
- 黑芝
- 小松藻
- 云南冻青叶
- 香水塔花
- 纤花耳草
- 杨翠木
- 刺榆
- 鲎肉
- 铜锣七
- 灯笼果
- 小花鸢尾
- 叉分蓼
- 友水龙骨
- 竹节蓼
- 刺郎果
- 鳕鱼鳔
- 乌鱼刺
- 孔公孽
- 续随子叶
- 牛藤果
- 红果参
- 宁油麻藤
- 胆南星
- 野麦子
- 蜂毒
- 吹风藤
- 狸尾草
- 毛冬瓜根
- 梅露
- 薄雪火绒草
- 豆瓣香
- 空心泡
- 五指毛桃果
- 鹿药
- 多叶花椒
- 兔耳风
- 石吊兰
- 飞蛾藤
- 龙眼核
- 密纹薄芝
- 铁包金
- 鹿角草
- 礞石
- 蝈蝈
- 透茎冷水花
- 茅栗
- 锅焦
- 小三棵针
- 首乌藤
- 鸭脚黄边
- 黑大豆皮
- 山核桃皮
- 小马齿苋
- 甘蔗
- 金背枇杷
- 蚌兰叶
- 慕荷
- 半边藕
- 荆三棱
- 黄麻叶
- 大乌泡
- 顶头马蓝
- 蔷薇枝
- 谷芽
- 桦树液
- 铅粉
- 中国繁缕
- 梅
- 过墙风
- 藏报春花
- 多花沿阶草
- 诃子
- 锦葵
- 鯆鱼
- 刺桐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