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胆汁
《中华本草》:龟胆汁
拼音注音
Guī Dǎn Zhī
英文名
tortoise bil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inemys reevesii(Gray)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捕捉,捕捉后杀死取胆汁,鲜用。
原形态
乌龟,体呈扁椭圆形,背腹均有硬甲,甲的长宽高一般为120mm×85mm×55mm,最长者可达200mm以上。头顶前端光滑,后部覆被累粒状小鳞;吻端尖圆,颌无齿而具角质硬喙;眼略突出;耳鼓膜明显;颈部细长;周围均被细鳞,颈能伸缩。背、腹甲的上面为表皮形成的角质板;下面为真皮起源的骨板,背脊中央及其两侧有3条较显着的纵棱,但雄龟不太明显。背甲棕褐色或黑色,颈角板前窄后宽,椎角板5块;第1块前宽后窄,其后数声一般宽大于长,两侧对称排列肋角板各4块,缘角板每侧11块,臀角板2块近长方形。,腹甲与背甲几乎等长,腹甲淡黄色,少数褐色,共有6对;喉角板2块,呈三角形;肱骨板2块,外缘宽凸;胸、腹角板各2块,均较大;股角板2块,外缘较宽于中线;肛角板2块,后缘凹陷。背腹甲在体两侧由甲桥相连,形成体腔。四肢较扁平,前肢具5指及爪,后肢具趾,除第5趾无爪外,余皆有爪,指或趾间具蹼,尾中等长度,一般20-30mm左右,较细。头侧及喉侧有带黑边的黄绿色纵横线,头颈部背面深褐色,腹面稍浅。背甲各角板边缘外呈黄色,角板上的花纹形似金钱,故双有金钱龟之称。腹甲每块角板的外侧下方色较深,四肢背面灰褐色或深棕色,腹面色稍渚。尾部背面棕褐色。泄殖孔周围色浅,往后呈棕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河流、池塘。吃虾、小鱼及植物性食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胆经
功能主治
明目消肿。主眼目肿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点眼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纲目》:治痘后目肿,经月不开,取点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龟胆汁
拼音注音
Guī Dǎn Zhī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。
原形态
形态详"龟版"条
性味
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痘后目肿,经月不开,取点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钩钱草
- 野茶子
- 牛奶莓
- 翅柄铁线蕨
- 麻油
- 牛鼻栓
- 柳叶菜花
- 柠檬皮
- 滇海水仙花
- 毛蕊花
- 醉魂藤
- 羊吊钟
- 草金杉
- 小叶石楠
- 三叶木蓝
- 小叶莲
- 雪上一枝蒿
- 白桂
- 茶子心
- 两色瓦韦
- 芦竹根
- 箭叶蓼
- 望月砂
- 车前草
- 王不留行
- 屎咕咕
- 落葵子
- 石榴叶
- 牛心茄子
- 金鱼藻
- 骆驼蓬子
- 黄花紫堇
- 假芫茜
- 核桃青龙皮
- 八楞麻
- 冻绿叶
- 野席草根
- 小叶云实
- 长管香茶菜
- 黄龙藤
- 牛角瓜
- 云苔草
- 薄叶卷柏
- 小百部
- 鲤鱼鳞
- 樗白皮
- 千灵丹
- 蔓胡颓子叶
- 观音茶
- 越瓜
- 竹黄
- 自消容根
- 树地瓜
- 僵蛹
- 秀丽野海棠
- 鬼灯笼
- 小赤麻
- 建砂仁
- 鲇鱼
- 刺石榴
- 血桐
- 沼生柳叶菜
- 滇瓦花
- 酥
- 鹿耳翎
- 丛毛榕根
- 狗尾草子
- 玉珊瑚根
- 翅茎香青
- 慈竹叶
- 枳椇
- 刺梨叶
- 番木瓜
- 盐酸树
- 棘胸蛙
- 土瓜狼毒
- 栗柄金粉蕨
- 草灵仙
- 狼萁草
- 拿虎
- 朴松实
- 月季花根
- 狗脊贯众
- 落霜红
- 芙蓉花
- 杜松
- 丛枝蓼
- 蝉蜕
- 粪箕笃
- 九莲灯
- 鸡公柴果
- 白独活
- 蚂蚁
- 大叶白纸扇
- 滇西风毛菊
- 叶上果根
- 倒吊笔
- 白枪杆根
- 春花木
- 灯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