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肚肠草
《中华本草》:鸡肚肠草
拼音注音
Jī Dù Chánɡ Cǎo
别名
繁缕、细叶辣椒草、颜知根、水草、满天星、万里草、小鸡草、鱼肚肠草、鸡儿肠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rba Stellariae Neglecta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或二年生小草本,高15-20cm。全株淡绿色,稍分枝,被一列毛。根纤细,茎由基部丛生,疏具柔毛,有纵纹,节间长于叶。单叶对生;下部叶柄长3-5mm,上部叶无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叶长7-10mm,宽4-7m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钝圆,两面无毛,中脉较明显,边缘基部具柔毛。_二歧聚伞花序顶生,花序的分枝较长,被一到毛;苞片较小,叶状;花便长0.4- 1.5cm;萼片5,卵状技针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3-4mm,先端较纯,边缘膜质,背面被腺柔毛;花瓣白色,2深裂、短于萼片;雄蕊通常8-10,花丝扁线形,基部稍宽;子房卵圆形,具3花往。蒴果卵形,长子等片,6瓣裂,具多数种子。种子近扁圆形,褐色,具稍尖的疣状突起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、山麓、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东。西南及河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15-20cm。茎细,暗绿色,被1列柔毛。叶对生,完整叶片卵形或卵状被针形;上部叶无柄。聚个花序顶牛或胶生。花白色。蒴果卵形或椭圆形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归经
胃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通淋;化瘀。主病疮肿毒;癣疹;乳痛;痔疮;痢疾;牙痛;热淋;产后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鸡肚肠草
拼音注音
Jī Dù Chánɡ Cǎo
别名
小鸡草、鱼肚肠草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。春、秋采挖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二年生草本,高10~28厘米。茎纤弱柔软,下部伏卧,节上生不定根,上部斜上,叉式分枝,除一侧有细毛1列外,余均平滑无毛,淡绿色。叶对生,狭卵形至广卵形,茎下部的叶具翼状柄,上部叶无柄。花白色,单生于叶腋,或成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。朔果卵形或长圆形。花期4月。果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、山麓、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。分布于浙江等地。
功能主治
抗菌消炎。治牙痛,疖肿,乳腺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患处。
复方
治乳腺炎:鸡肚肠草一两,蒲公英一两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莼菜
- 草龙
- 葱花
- 茶绒
- 红芋
- 假友水龙骨
- 交连假瘤蕨
- 红花绿绒蒿
- 红轮千里光
- 红花鹅掌柴
- 红花月见草
- 红花雪莲花
- 红花山牵牛
- 红花酢浆草
- 胡桃花
- 胡桃油
- 假地豆
- 蚕豆壳
- 假木豆
- 假葡萄
- 京大戟
- 九牯牛
- 胡豆草
- 假百合
- 假茶辣
- 僵蚕
- 假蒟根
- 蚕豆叶
- 胡桃根
- 假菠萝
- 草泽泻
- 草乌头
- 蛏肉
- 胡桃枝
- 草木灰
- 茶油粑
- 草玉梅
- 井底泥
- 粤瓦韦
- 草独活
- 胡桃仁
- 假苦瓜
- 九牛力
- 高山栲
- 迭裂黄堇
- 江南玄胡
- 高山龙胆
- 草贝母
- 假大薯
- 刺石榴
- 假辣蓼
- 胡葱子
- 莿(木冬)
- 决明子
- 红芪
- 葱叶
- 草血竭
- 藏紫菀
- 草藤乌
- 茶条槭
- 九牛造
- 假刺藤
- 三加花
- 九牛薯
- 草豆蔻
- 草蜘蛛
- 草绣球
- 蚕豆花
- 九头草
- 劲直蒿
- 草木王
- 胡颓子叶
- 鱼翅
- 菖蒲叶
- 胡萝卜子
- 茶树根
- 蚕退纸
- 草胡椒
- 九节茶
- 草柏枝
- 草石蚕
- 藏三七
- 假木通
- 交翅木
- 九头妖
- 胡萝卜叶
- 僵蛹
- 胡燕卵
- 胡桐泪
- 草果药
- 菜豆树
- 红葵
- 红豆
- 红花
- 红葱
- 红龙
- 草本三角枫
- 交让木
- 草本水杨梅
- 草金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