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龙掌血叶
《中华本草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英文名
Leaf of Asiatic Toddal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[Paullinia asiatica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龙飞掌血 木质蔓生藤本。枝与分枝常有向下弯曲的皮刺;老枝褐色,幼枝淡绿色或黄绿色,常被有褐锈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圆形皮孔。三出复叶互生;总叶柄长3-5cm;小叶无柄;小叶片革质,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为长圆形,长3.5-9cm,宽1.5-3.5cm,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钝头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钝锯齿,齿缝及叶片都有透明腺点,两面无毛。花单性,白色至淡黄色;萼片同花瓣均为4-5;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,雄蕊4-5,花瓣长约3mm;雌花比雄花稍大,不育雄蕊4-5,长不及雌蕊的1/2,子房上位,近圆球形,被毛,3-5室,每室有上下叠生的胚珠2颗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8-10mm。橙黄色至朱红色,有深色腺点,果皮肉质,表面有3-5条微凸起的肋纹。种子肾形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10-12月,果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林、路旁、灌丛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见飞龙掌血条。
药理作用
见飞龙掌血条。
性味
辛;微苦;性温
归经
心;肺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消肿解毒。主刀伤出血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外敷患处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2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出处
《贵州民药物》
来源
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。全年可采。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斩妖剑
- 水蛭
- 雪茶
- 匙羹藤
- 水火麻
- 鼠皮
- 虾须草
- 小紫金牛
- 浮萍
- 铁树叶
- 栀子叶
- 海州骨碎补
- 刺针草
- 风寒草
- 马尾伸筋
- 蒲葵子
- 岩檀香
- 红椋子
- 鹦鹉
- 葵花大蓟
- 蛾药
- 鸡冠虫
- 三钻七
- 地肤子
- 桃叶
- 红蒂蛇
- 大夜关门
- 买麻藤
- 鸡血李
- 蛇白蔹
- 蜀葵根
- 水茄冬
- 灯台树果
- 麻口皮子药
- 白蒿花
- 栗叶
- 辣姜子
- 榔榆茎叶
- 酸梅簕
- 杜楝
- 山羊耳
- 黄龙藤
- 石韦毛
- 滇南美登木
- 羊胲子
- 文鳐鱼
- 了哥利
- 滇南冠唇花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声色草
- 红果参
- 竹叶马豆
- 笑靥花
- 茄稞虫
- 蜡瓣花根
- 通城虎
- 棵麻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欧泽芹
- 新疆藁本
- 龙牙楤木果
- 鹅肉
- 蛇果黄堇
- 海鳗
- 椎连栎
- 大沙叶
- 胡桃树皮
- 毛花洋地黄
- 寒莓根
- 桂树根
- 香石藤果
- 浙皖粗筒苣苔
- 香油罐
- 龙老根
- 鸡排骨草
- 玉簪叶
- 黄杨叶
- 蒟酱
- 鸡肠
- 棕竹
- 玄精石
- 紫桔梗
- 女贞子
- 灰毛婆婆纳
- 阿魏
- 铁轴草
- 鼍肉
- 香蒲
- 宽叶杜香
- 马肝
- 五龙根
- 水冬瓜根
- 蚌花
- 桑枝
- 豆腐渣
- 窃衣
- 四指马鲅
- 石夹生
- 硫黄
- 毛黄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