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龙掌血叶
《中华本草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英文名
Leaf of Asiatic Toddal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[Paullinia asiatica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龙飞掌血 木质蔓生藤本。枝与分枝常有向下弯曲的皮刺;老枝褐色,幼枝淡绿色或黄绿色,常被有褐锈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圆形皮孔。三出复叶互生;总叶柄长3-5cm;小叶无柄;小叶片革质,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为长圆形,长3.5-9cm,宽1.5-3.5cm,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钝头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钝锯齿,齿缝及叶片都有透明腺点,两面无毛。花单性,白色至淡黄色;萼片同花瓣均为4-5;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,雄蕊4-5,花瓣长约3mm;雌花比雄花稍大,不育雄蕊4-5,长不及雌蕊的1/2,子房上位,近圆球形,被毛,3-5室,每室有上下叠生的胚珠2颗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8-10mm。橙黄色至朱红色,有深色腺点,果皮肉质,表面有3-5条微凸起的肋纹。种子肾形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10-12月,果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林、路旁、灌丛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见飞龙掌血条。
药理作用
见飞龙掌血条。
性味
辛;微苦;性温
归经
心;肺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消肿解毒。主刀伤出血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外敷患处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2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出处
《贵州民药物》
来源
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。全年可采。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冠虫
- 蜈蚣刺
- 柞蚕蛹
- 鸡子白
- 长管蝙蝠草
- 香草兰
- 飞天蠄蟧
- 浙贝母
- 苤蓝
- 香叶树
- 马耳草
- 凹头苋
- 箬蒂
- 小乌泡根
- 铺山燕
- 香叶天竹葵
- 紫金龙
- 鸡肝散
- 鳙鱼头
- 雄鸡口涎
- 杏叶防风
- 桉树果
- 肺形草
- 阿尔泰瑞香
- 鸭嘴花
- 鹰不泊
- 矮脚苦蒿
- 鸦葱
- 硇砂
- 过山龙
- 苎麻皮
- 闭鞘姜
- 薜荔
- 鹅掌楸根
- 薄荷
- 牛皮
- 蓬子菜
- 青鱼枕
- 陆英果实
- 黄龙藤
- 汝兰
- 鸜雉
- 黄栌枝叶
- 香槁树
- 紫珠叶
- 暗鳞鳞毛蕨
- 香橼
- 雀卵
- 鬼点灯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黄鲴鱼
- 八宝茶
- 盾果草
- 黄鳝
- 珠芽半支
- 赪桐
- 短茎独活
- 短柄菝葜
- 高原鸢尾子
- 夹竹桃
- 顶羽菊
- 扁担藤
- 鸡冠苗
- 木蓝
- 紫云英马蓝
- 牛鼻
- 端哼
- 黑心姜
- 鸭舌头
- 瑞苓草
- 藏紫菀
- 鸡排骨草
- 盾翅藤
- 蝶毛菌
- 香樟果
- 祖师麻
- 黑葡萄液汁
- 翻白柴
- 高山柏
- 骨牌蕨
- 常春油麻藤
- 东方狗脊
- 过山蕨
- 鹰爪枫
- 大叶菜
- 牛舌头
- 盘羊角
- 绒毛桢楠
- 壁钱
- 芭蕉根
- 竹黄
- 桉油
- 人参叶
- 铺地黍根
- 粉萆薢
- 龙爪豆
- 珍珠露水草
- 瓦楞子
- 马陆
- 肥肉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