蝮蛇脂
《中华本草》:蝮蛇脂
拼音注音
Fù Shé Zhī
英文名
Pallas pit viper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蝰科动物蝮昆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gkistrodon halys (Pallas)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捕捉后,剖腹取其脂肪,鲜用。
原形态
蝮蛇,全长60cm左右。头略呈三角形,与颈区分明显,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,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,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,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,略呈星状;腹面灰白,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。鼻间鳞宽短,排成“∧”形;眶前鳞2,眶后鳞2(3),眶璨来新月形,颞鳞2+4(3);上唇鳞2-1-4(2-1-3、3-1-4)式。背鳞21(23)-21-17(15)行,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;腹鳞137-173,肛鳞完整;尾下鳞29-54对,少数为单行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及山地,活动于稻田、耕作区、草地以及住宅附近。以鱼、蛙、鸟、鼠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。
性味
味甘;性温;有毒
归经
肾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。主耳聋、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绵裹塞耳聋,亦敷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蝮蛇脂
拼音注音
Fù Shé Zhī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绵裹塞耳聋,亦敷肿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食盐
- 披针叶毛茛
- 蛇头草
- 毛血藤
- 白子菜
- 脓见愁
- 麦门冬
- 飞龙掌血叶
- 鲂鱼
- 飞天蠄蟧
- 茱苓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山茶根
- 獭肝
- 苏木蓝
- 牛心果
- 猫须草
- 强壮莲座蕨
- 海虾壳
- 青脚莲
- 钓樟根皮
- 狗骨
- 苎麻花
- 林问荆
- 树葫芦
- 光背杜鹃
- 蘘荷子
- 贯众
- 毛菊苣
- 矮脚苦蒿
- 柱果木榄叶
- 马鞍藤根
- 瓜子莲
- 苏黄耆
- 猪肝
- 南天竹
- 豆角柴
- 红帽顶
- 刘寄奴
- 朝天子
- 芦子藤
- 漆叶
- 小黄断肠草
- 肉根还阳参
- 蜘蛛香
- 刺桐叶
- 鳗鲡
- 腊雪
- 树腰子
- 鸡桑叶
- 鹿仙草
- 蜀葵花
- 老虎须
- 接骨仙桃
- 鸭公青
- 安徽刺黄柏
- 叶上珠根
- 大黄花
- 玄精石
- 黄刺皮
- 五指毛桃根
- 蒲草根
- 红马蹄乌
- 水苦荬
- 鹌鹑蛋
- 葱叶
- 绿茎槲寄生
- 霞天膏
- 红花岩松
- 光叶闭鞘姜
- 牛舌癀
- 龙眼核
- 苍山橐吾
- 水豆瓣
- 玫瑰茄
- 金沸草
- 黄芦木
- 雷公连
- 老鹳草
- 阿尔泰紫菀
- 中华石楠果
- 香橼
- 鸦葱
- 虫实
- 短小蛇根草
- 马肠薯蓣
- 遍山红
- 信石
- 还阳草
- 釜脐墨
- 实葫芦根
- 苦壶卢花
- 锅粑
- 黄锁梅
- 狭叶桃叶珊瑚
- 蕺叶秋海棠
- 破骨风
- 野麦子
- 散血莲
- 山荸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