蝮蛇脂
《中华本草》:蝮蛇脂
拼音注音
Fù Shé Zhī
英文名
Pallas pit viper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蝰科动物蝮昆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gkistrodon halys (Pallas)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捕捉后,剖腹取其脂肪,鲜用。
原形态
蝮蛇,全长60cm左右。头略呈三角形,与颈区分明显,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,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,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,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,略呈星状;腹面灰白,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。鼻间鳞宽短,排成“∧”形;眶前鳞2,眶后鳞2(3),眶璨来新月形,颞鳞2+4(3);上唇鳞2-1-4(2-1-3、3-1-4)式。背鳞21(23)-21-17(15)行,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;腹鳞137-173,肛鳞完整;尾下鳞29-54对,少数为单行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及山地,活动于稻田、耕作区、草地以及住宅附近。以鱼、蛙、鸟、鼠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。
性味
味甘;性温;有毒
归经
肾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。主耳聋、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绵裹塞耳聋,亦敷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蝮蛇脂
拼音注音
Fù Shé Zhī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绵裹塞耳聋,亦敷肿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楹树
- 麻羊藤
- 鱼香根
- 斯里兰卡肉桂
- 飞蛾藤
- 核桃楸皮
- 黄花忍冬
- 黄麻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三对叶丹参
- 大独脚金
- 短萼蜂斗草
- 肥皂核
- 蝮蛇脂
- 金纽子
- 雷丸
- 冬瓜叶
- 土麦冬
- 戴胜
- 腥藤
- 蜂窝草
- 麦麸草
- 落霜红
- 水韩信草
- 覆盆子
- 香蕉
- 家麻树
- 文冠果
- 拐芹
- 石头菜
- 救军粮叶
- 四角蒲桃
- 亮叶冬青
- 鲤鱼肠
- 铁牛钻石
- 象头花
- 白猪栗根
- 鲎
- 岩泽兰
- 娃儿藤
- 鹅内金
- 黄荆叶
- 水牛角浓缩粉
- 木瓜
- 千打锤
- 玉簪花
- 大避债蛾
- 野鸦椿皮
- 关白附子
- 野枇杷
- 老鸦胆叶
- 篱天剑
- 凤眼草
- 大叶蛇泡簕
- 列当
- 波缘楤木
- 桂子
- 黄麻梗虫
- 蛇果黄堇
- 枳椇叶
- 竹蠹虫蛀末
- 饱饭花枝叶
- 中华水龙骨
- 柱果铁线莲
- 止血扇菇
- 血水草
- 水鸡油
- 猪鬃刚
- 指甲兰
- 猪胆粉
- 枳椇子
- 皂柳根
- 枳椇木皮
- 中国繁缕
- 紫油木皮
- 窄叶飘带草
- 指甲花叶
- 竹节三七
- 半边旗
- 紫柚木
- 猪毛七
- 猪脂膏
- 艾实
- 止泻木皮
- 栀子
- 指天椒
- 祖师麻
- 猪血
- 棕竹
- 疝气草
- 棕树根
- 猪殃殃
- 红牛尾七
- 猪肉
- 紫葳茎叶
- 榛子
- 猪肤
- 枣树皮
- 中华石楠果
- 棕树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