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仗竹
《中华本草》:爆仗竹
拼音注音
Bào Zhànɡ Zhú
别名
吉祥草、马鬃花、观音柳、花丁子、马骔花
英文名
Coralplant
出处
始载于《华北经济植物志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elia equisetiformis Schlecht. Et Cham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直立,高可达1m。木贼状,几乎无叶。全株无毛。茎四棱形,枝纤细轮生,顶端下垂。叶小,散生;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不及1.5cm,在枝上的大部退化为鳞片。除伞圆锥花序狭长,小聚伞花序有花1-3朵;总花梗长达3mm,5深裂过半,裂片卵状三角形,急尖,覆瓦状排列;花冠鲜红色,长约2.5cm,具长筒,不明显2唇形,上唇2裂,裂片卵形或长卵形,长约3mm,下唇3裂;雄蕊4,内蒙,退化雄蕊极小,位于花冠筒基部的后方。蒴果球形,室间开裂。花期4-7月。
生境分布
为一美丽的庭园观赏植物。福建、广东常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续筋接骨;活血被动瘀。主跌仆闪矬;刀伤金疮,骨折筋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外用于治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自然铜
- 海盘车
- 峨参叶
- 枸骨子
- 野海棠
- 苏木蓝
- 大青草
- 石耳
- 棉花壳
- 苦丁
- 棉花藤
- 金箔
- 角果木叶
- 白豆
- 二叶舌唇兰
- 鲛鱼皮
- 白梅花
- 盲肠草
- 硫黄菌
- 木通根
- 鬼针草
- 矮脚苦蒿
- 萆薢
- 旋蒴苣苔
- 桑椹子
- 玉叶金花
- 大叶黄杨
- 刺玫花
- 玫瑰花
- 节节草
- 黄藨根
- 云南重楼
- 松针
- 甘菊
- 银南星
- 柳叶
- 刺蓼
- 苍山冷杉
- 火秧竻蕊
- 李树胶
- 五指山参
- 蓝猪耳
- 柞木叶
- 铜皮
- 红酸杆
- 翅柄蓼
- 三铃子
- 赤瓟
- 多花景天三七
- 五灵脂
- 白扁豆
- 黄金凤
- 野藿香
- 参须
- 红花山牵牛
- 广东金钱草
- 毛野丁香叶
- 山甜茶
- 益母草
- 胡燕卵
- 叶象花
- 苦楝菌
- 南牡蒿
- 鸭舌头
- 黄心果
- 绛梨木子
- 对叉疔药
- 血散薯
- 牛含水
- 继木[檵木]
- 柴胡叶链荚豆
- 红半边莲
- 小叶莲
- 野黄麻
- 何首乌
- 刺楸树皮
- 黄花香茶菜
- 乌木屑
- 九龙盘
- 高山羊不吃
- 万寿菊叶
- 松木皮
- 白头翁
- 黄皮
- 千里马
- 大横纹
- 细叶草乌
- 管仲
- 栗壳牛肝菌
- 铺山燕
- 黄精叶钩吻
- 土白蔹
- 山蒜
- 吕宋楸毛
- 海燕
- 牛耳大黄
- 荡皮参
- 八角枫
- 羊屎条花
- 苏铁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