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油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熊油
拼音注音
Xiónɡ Yóu
别名
熊脂
来源
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(G. Cuvier);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;棕熊Ursus arctos L.,以脂肪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西南。
性味
甘,寒。
功能主治
除风湿,缓筋急,补血杀虫。主治肿胀积聚,外用涂面上皯疱("疱")及臁疮。
用法用量
一日量3~9钱,每500克熊油入花椒粒同炼,涂擦或作酒剂服。配陈醋共捣烂,涂臁疮。
备注
熊油系将鲜熊油取出熬炼,去渣而得。取油之熊以秋末冬初猎得者较佳,因此时熊腹内油脂饱满,过时则油脂较少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喜树
- 小麦
- 纤齿卫矛
- 莕菜
- 夏丸
- 显子草
- 相思子
- 小血藤
- 小赤麻
- 小距紫堇
- 杄木
- 狭叶竹节参
- 小白鱼
- 小青
- 枪乌贼
- 野山楂
- 羌活鱼
- 犀牛皮
- 玄台
- 小白蒿
- 向天蜈蚣
- 小过路黄
- 小獐毛
- 徐长卿
- 旋覆花
- 纤毛婆婆纳
- 大马哈鱼籽
- 夏枯草
- 仙鹤草
- 小谷精草
- 熊胆
- 尖头蚱蜢
- 旋复花根
- 垂花香薷
- 苘麻
- 小粘药
- 兔肉
- 野葡萄藤
- 黄接骨丹
- 莓叶委陵菜
- 稗米
- 南天仙子
- 刺楸
- 面筋
- 九牛造茎叶
- 山漆树
- 水老虎
- 四方蒿
- 梁王茶
- 鹌鹑蛋
- 毛葡萄叶
- 蝮蛇骨
- 倒莓子
- 一品红
- 龙眼梳
- 凤丫草
- 鸢胆
- 乌鸦头
- 番红花
- 顺江木
- 鹄油
- 癞树叶
- 暴马子
- 紫金莲
- 海狸香
- 小花黄堇
- 毛叶巴豆
- 长毛柃叶
- 粘毛黄花菍
- 测试
- 败毒草
- 蜻蜓兰
- 葛谷
- 西藏花椒
- 刺叶楤木
- 山龙眼
- 茱卷皮
- 慈竹花
- 草木樨
- 墨汁鬼伞
- 草柏枝
- 木竹子
- 黄山梅
- 无患子中仁
- 称星蛇
- 天脚板
- 钩吻
- 温泉
- 莨菪
- 野胡萝卜根
- 剑叶铁树
- 糜穰
- 心叶忽布
- 地黄叶
- 粉叶地锦
- 见血住
- 过岗龙
- 牛白藤根
- 空筒泡
- 九莲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