皱叶变豆菜
《中华本草》:皱叶变豆菜
拼音注音
Zhòu Yè Biàn Dòu Cài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皱叶变豆菜的带恨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nicula chinensis Bunge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5-75cm。根茎短,侧根细长。全株无毛,上部分枝。基生叶叶柄长6-18cm,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;叶片圆形、肾圆形至宽心形,长2-3cm,宽3-5.5cm,3浅裂,中间裂片宽倒卵形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上部边缘3浅裂,侧面裂片2裂,上面绿色,下面淡紫色,边缘圆锯齿;茎生叶肾圆形,3深裂。花序2-3叉状分枝;总苞片1-2,3,裂,裂片边缘有锯齿;小总苞片线形;雄花2-3;萼齿狭披针形;花瓣白色,倒卵形,顶端微凹;两性花2-3,无柄;花柱向外反曲。果实椭圆形,无柄,顶端有宿存的萼齿,果幼时基部皮刺短,上部长,成熟后均为钩状的皮刺所覆盖。花果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或岩石边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感冒;咽痛;口疮;疮肿;月经不调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胃友果
- 假香附
- 散血草
- 山郎木叶
- 桂子
- 地精草
- 野菱根
- 刺蜜
- 滑石
- 番薯
- 冷饭果叶
- 黄鼬
- 大香附子
- 野鸦椿子
- 莺
- 秤砣梨根
- 赤楠根
- 瓜子藤
- 肾蕨
- 凉山虫草
- 帽辫七
- 红云草
- 马兜铃
- 鹿藿根
- 紫贝
- 真藓
- 紫草
- 牛齿
- 山油柑叶
- 鸡冠子
- 无患树蔃
- 鱼鳔
- 牛筋草
- 大红菇
- 石楠
- 鸱鸺
- 虾蟆肝
- 香苏草
- 酸模
- 米麦麨
- 金剪刀草
- 爵床
- 草本三角枫
- 铁力木
- 革叶茴芹
- 白及
- 狼尾巴花
- 清香桂
- 长春花
- 鱼鳞甲
- 镜面草
- 宽叶荨麻
- 茨菇草
- 瑞香根
- 九龙藤
- 中华赛爵床
- 东方蝾螈
- 金钟花
- 红子仔
- 铁丝灵仙
- 矮茎朱砂根
- 顺地红
- 慈乌
- 土玉桂
- 胃寒草
- 煅石膏
- 莠狗尾草
- 滇杠柳
- 牛毛毡
- 凤尾蕉叶
- 茯神木
- 碧桃干
- 大青盐
- 可爱花
- 神仙掌花
- 臭黄荆子
- 山荔枝果
- 六棱菊
- 牛伴木
- 紫金牛根
- 百解藤
- 鹤顶兰
- 铁丝七
- 一支箭
- 三出叶委陵菜
- 鸽粪
- 毛梾枝叶
- 三棱
- 水慈姑
- 金钮扣
- 宿根亚麻
- 娃娃鱼
- 短瓣花
- 苦荞头
- 番石榴根
- 鳖甲
- 燕子尾
- 蜈蚣萍
- 地绵绵
- 纵条肌海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