皱叶变豆菜
《中华本草》:皱叶变豆菜
拼音注音
Zhòu Yè Biàn Dòu Cài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皱叶变豆菜的带恨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nicula chinensis Bunge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5-75cm。根茎短,侧根细长。全株无毛,上部分枝。基生叶叶柄长6-18cm,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;叶片圆形、肾圆形至宽心形,长2-3cm,宽3-5.5cm,3浅裂,中间裂片宽倒卵形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上部边缘3浅裂,侧面裂片2裂,上面绿色,下面淡紫色,边缘圆锯齿;茎生叶肾圆形,3深裂。花序2-3叉状分枝;总苞片1-2,3,裂,裂片边缘有锯齿;小总苞片线形;雄花2-3;萼齿狭披针形;花瓣白色,倒卵形,顶端微凹;两性花2-3,无柄;花柱向外反曲。果实椭圆形,无柄,顶端有宿存的萼齿,果幼时基部皮刺短,上部长,成熟后均为钩状的皮刺所覆盖。花果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或岩石边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感冒;咽痛;口疮;疮肿;月经不调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颔蛇骨
- 羊蹄肉
- 挖耳草根
- 虻虫
- 檵花根
- 笔罗子
- 乌当归
- 戟叶瓦韦
- 矮脚苦蒿
- 苏木蓝
- 薅田藨根
- 金龙胆草
- 楮皮间白汁
- 虎骨
- 鸐雉
- 褐云玛瑙螺
- 落花生
- 大黄茎
- 甜瓜叶
- 色赤杨
- 篱栏网
- 红花寄生
- 铁脚草
- 多斑紫金牛
- 继木[檵木]
- 黄荆根
- 水茴香
- 粉瘤菌
- 米麦麨
- 黄竹参
- 三角草
- 珍珠伞
- 山玉桂
- 滇山茶
- 药老
- 射鸡尾
- 马蹄草
- 金鱼藻
- 红叶树子
- 剪夏罗
- 单花鸢尾
- 鸱肉
- 伤寒头
- 落花生油
- 东北溲疏
- 獭肝
- 贯众
- 牛心果
- 柱果木榄叶
- 黄皮根
- 木槿
- 藏羚角
- 桑瘿
- 车前草
- 山乌桕叶
- 磨盘根
- 草地黄芩
- 蜗牛壳
- 羖羊角
- 杨梅根
- 催吐萝芙木
- 猫脚印
- 野毛金莲
- 沙七
- 赤地榆
- 兰花石参
- 柚根
- 三月花
- 七叶一枝花
- 桂叶素馨
- 马鬃蛇
- 大黄
- 苍山冷杉
- 赛番红花
- 吹风散
- 三果木皮
- 臭梧桐花
- 硬水黄连
- 尖连蕊茶根
- 葱白
- 硇砂
- 丝瓜子
- 土黄芩
- 大风药叶
- 水朝阳草
- 楠木
- 黄花菜子
- 川鄂山茱萸
- 鸭舌鱼鳖
- 南枳椇
- 泡掌筒
- 黑龙丝
- 山香圆
- 金丝藤
- 毛野丁香叶
- 虎耳还魂草
- 肉桂油
- 大麦
- 锦灯笼
- 盘龙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