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桂皮
《中华本草》:野桂皮
拼音注音
Yě Guì Pí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华南桂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austrosinense H.T.Chang[C.chingii Metc.]采收和储藏:丛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16m。树皮灰褐色。幼枝条被平伏灰褐色短柔毛。叶近对牛或互生;叶柄长1.1.5cm,密被平伏灰褐色短柔毛;叶片椭圆形,长14-16cm,宽6-8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,边缘内卷,上面绿色,略有光泽,幼时被灰色微柔毛,下面色较淡,密被平伏灰褐色短柔毛,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,向叶缘侧常有8-10条支脉,近叶绿互相拱形连结,薄革质或革质。圆锥花序腋生,长9-13cm,密被平伏灰褐色短柔毛,分枝末端通常具3朵花,作聚伞状排列;花两性,长约4.5mm,黄绿色;花梗长约2mm,密被短柔毛;花被筒倒锥形,长约2mm,花被裂片卵形,长约2.5mm,外轮宽约1.5mm,内轮略狭,先端急尖,花被内外两面密被灰褐色微柔毛;能产雄蕊9;花药背面和花丝被柔毛,第1、2轮雄蕊药室4,内向瓣裂,花丝无腺体,第3轮雄蕊药室4,外向瓣裂,花丝中都有1对近圆心形腺体;退化雄蕊3,长约1mm,三角形,柄被柔毛,位于最内一轮;子房近球形,长约1mm,无毛,花柱长约1.5mm,柱头盘状。果实椭圆形,长约1cm,宽约9mm;果托浅杯状,高约2.5mm,直径5mm,边缘具浅齿,齿先端平截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溪边常绿阔叶林中或灌木丛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呈半卷筒状或板状片块;表面灰褐色,有少量凸起的横纹及疤痕,并附有从绿色地衣斑。质硬,气稍香,味辛辣、微甜。[br]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:木栓层4-6列细胞,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,木化。皮层细胞壁厚化,排列不整齐,细胞长方形,长径24-56μp,短径12-18μm,类方形或类圆形的直径14-28μm,革纹孔较密,含小方晶;石细胞5-8个成群稀疏散在,石细胞类圆形、三角形或方形,直径20-36μm,类长方形的长径32-76μm,短径12-40μm,有单纹孔;分泌细胞类圆形,直径32-44μm,长圆形的长径48-60μm,短径28-38μm。韧皮束细胞多厚化,深黄色,单纹孔密,有些细胞内有棕红色内含物或小方晶。韧皮射线1-2列,细胞长方形或方形,内含方晶,密集,直径约4-6μm,并有砂晶及少量长方晶,长6-8μm,宽约4μm。纤维多单个或2个切向排列散在,长270-570μm,直径16-24μm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寒;温中;止痛。主风湿骨痛;胃寒疼痛及疥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越南樟皮
- 紫玉簪根
- 云芝
- 硬皮马勃
- 云木香
- 野决明
- 四大天王
- 海金沙
- 黄蜀葵
- 云南五味子根
- 云南红豆蔻果
- 野猪黄
- 羊肾
- 云南紫珠
- 玉簪花
- 荫风轮
- 野木耳菜
- 硬皮褐层孔菌
- 苎花
- 肉豆蔻
- 远志
- 皂角菌
- 乌蔹莓
- 乌桕
- 鳕鱼鳔
- 通骨消茎叶
- 紫麻
- 血党
- 香附
- 苏铁蕨
- 云南小膜盖蕨
- 羊屎木
- 硬骨凌霄
- 水松球果
- 蜀葵
- 降龙草
- 山丹
- 秋海棠
- 野甘草
- 胭脂木
- 苦马豆
- 菟丝子
- 楸子
- 乌鳢
- 田菁
- 小对叶草
- 铁扫帚
- 马兰
- 石楠
- 女贞子
- 牛耳大黄
- 山梅花
- 红毛菍
- 全叶马兰
- 苣荬菜
- 乌桕木根皮
- 假酸浆
- 卷丹
- 杉皮
- 冷水花
- 君迁子
- 山黄皮
- 费菜
- 核桃楸果
- 隔山消
- 黄鹌菜
- 牛耳枫枝叶
- 楮实
- 白子菜
- 毒箭羊角拗
- 柳杉
- 南天竹
- 云南鸡矢藤
- 菊芋
- 阔叶石韦
- 醋林子
- 樗叶
- 翻白草
- 云南仙人掌
- 茯苓
- 红皮云杉
- 虎尾草
- 钭叶榕
- 粉绿藤
- 大泡通皮
- 大叶白纸扇
- 野塘蒿
- 巴巴花
- 一把香
- 裕民贝母
- 羊山刺
- 大高良姜
- 过塘蛇
- 百里香
- 白扁豆
- 青藤
- 小黄鼠狼
- 益母草
- 红川乌
- 郁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