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节茶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节节茶
别名
石风节、九节风
来源
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鱼子兰Chloranthus officinali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
性味
辛、微苦,温。
功能主治
通经活络,止血。用于感冒,肾结石,子宫脱垂,产后流血,癫痫,跌打劳伤,风湿麻木,关节炎,偏头痛;外用治骨折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外用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节节茶
拼音注音
Jié Jié Chá
别名
石节风、九节风、野珠兰。
出处
鱼子兰之名见于《花镜》"真珠兰"条内,云:"真珠兰亦名负子兰。"《纲目拾遗》则收入"珠兰"条内,原植物均为金粟兰 Chlo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 Makino,非本品。本品名鱼子兰见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粟兰科植物鱼子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oranthuselatiorLink.[C.officinalisB1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,晒干用。
原形态
鱼子兰 半灌木,高达2m。茎圆柱形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3mm;叶片纸质,宽椭圆形、倒卵形至长倒卵形或披针形,长10-20cm,宽4-8cm,先端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浅疏锯齿,齿端具腺体,两面无毛;侧脉5-9对。穗状花序顶生,两歧或总状分枝,复排列成圆锥花序式,具长总花梗;苞片三角形或宽卵形;花小,白色;雄蕊3枚,药隔合生成一卵状体,上部浅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具一个2室的花药,两侧裂片较小,各具1个1室的花药,药隔不伸长,药室在药隔的中部或中部以上;子房卵形。果倒卵形,长约5mm,白色,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山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约5mm,有分枝;表面有纵纹,光滑无毛,节稍膨大。叶常皱缩,展平后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长10-20cm,宽3-8cm,先端渐窄成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齿尖有一腺体,两面无毛,枝顶常带有总状分枝的穗状花序,总花梗较长。气芳香,味微涩。
性味
辛;微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通经活络;止血。主风寒感冒;头痛;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损伤骨析;产后流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和合草
- 大黄
- 云南美登木
- 淡秋石
- 马牙七
- 二仙桃
- 烂茶叶
- 枫香树根
- 四大天王
- 红娘子
- 茨菇草
- 透明草
- 管南香
- 铁牛钻石
- 虎头兰
- 龙齿
- 蝇子草
- 猴头菌
- 虫牙药
- 槟榔花
- 接骨仙桃
- 苏木蓝
- 虎牙
- 漏斗瓶蕨
- 石楠
- 牛蹄甲
- 小年药
- 黄珠子草
- 小三棵针
- 虾蟆
- 仙人掌
- 黄蜀葵
- 十三年花
- 大白顶草
- 雷丸
- 楮皮间白汁
- 滇瑞香
- 细叶卷柏
- 地柏树
- 羊七莲
- 羊胎
- 大过路黄
- 獭肝
- 水百合
- 番石榴子
- 白苏子油
- 丝瓜根
- 红花点地梅
- 梓白皮
- 百部
- 海粉
- 猕猴桃根
- 软骨过山龙
- 八角莲
- 露兜竻蔃
- 牛胆参
- 仰天钟根
- 刺针草
- 刺藦苓草
- 蚕茧草
- 锦地罗
- 苍耳子
- 穿耳菝葜
- 催产草
- 缠竹黄
- 刺老鸦
- 垂丝卫矛果
- 草灵仙
- 翠云草
- 翠蓝草
- 穿根藤
- 鸊鷉
- 苍耳
- 郁金
- 盐肤子
- 臭茉莉叶
- 茶花
- 刺茶美登木
- 岩泽兰
- 布荆
- 小金钱草
- 毛稔
- 渐尖毛蕨
- 钝齿铃子香
- 贯众
- 篦梳剑
- 罗锅底
- 瓜子金
- 深裂黄草乌
- 林檎
- 峨山草乌
- 紫薇根
- 红小麻
- 鲟鱼
- 葛谷
- 牡荆子
- 蜀五加
- 山小橘
- 桃枝
- 刺葡萄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