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节茶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节节茶
别名
石风节、九节风
来源
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鱼子兰Chloranthus officinali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
性味
辛、微苦,温。
功能主治
通经活络,止血。用于感冒,肾结石,子宫脱垂,产后流血,癫痫,跌打劳伤,风湿麻木,关节炎,偏头痛;外用治骨折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外用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节节茶
拼音注音
Jié Jié Chá
别名
石节风、九节风、野珠兰。
出处
鱼子兰之名见于《花镜》"真珠兰"条内,云:"真珠兰亦名负子兰。"《纲目拾遗》则收入"珠兰"条内,原植物均为金粟兰 Chlo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 Makino,非本品。本品名鱼子兰见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粟兰科植物鱼子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oranthuselatiorLink.[C.officinalisB1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,晒干用。
原形态
鱼子兰 半灌木,高达2m。茎圆柱形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3mm;叶片纸质,宽椭圆形、倒卵形至长倒卵形或披针形,长10-20cm,宽4-8cm,先端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浅疏锯齿,齿端具腺体,两面无毛;侧脉5-9对。穗状花序顶生,两歧或总状分枝,复排列成圆锥花序式,具长总花梗;苞片三角形或宽卵形;花小,白色;雄蕊3枚,药隔合生成一卵状体,上部浅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具一个2室的花药,两侧裂片较小,各具1个1室的花药,药隔不伸长,药室在药隔的中部或中部以上;子房卵形。果倒卵形,长约5mm,白色,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山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约5mm,有分枝;表面有纵纹,光滑无毛,节稍膨大。叶常皱缩,展平后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长10-20cm,宽3-8cm,先端渐窄成长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齿尖有一腺体,两面无毛,枝顶常带有总状分枝的穗状花序,总花梗较长。气芳香,味微涩。
性味
辛;微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通经活络;止血。主风寒感冒;头痛;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损伤骨析;产后流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雀榕根
- 凤凰毛
- 牛巴嘴
- 蝇子草
- 铅粉
- 白八角莲
- 和血丹
- 爬山猴
- 羊七莲
- 网脉旋蒴苣苔
- 黄裙竹荪
- 大还魂草
- 蜈蚣草根
- 凸额马先蒿
- 青盐陈皮
- 挖耳子草
- 三七叶
- 羊屎条根
- 瓦韦
- 车前草
- 药老
- 药用小阴地蕨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粘鱼须
- 狐心
- 天山雪莲花
- 红水芋
- 猫胡子花
- 羊角桃
- 石吊兰
- 丝棉木叶
- 白鹤藤
- 狗骨
- 红背酸藤
- 猴骨
- 梨
- 瑞香叶
- 凉山虫草
- 回心草
- 黄毛耳草
- 山枝仁
- 虾蟆脑
- 南天竹叶
- 黑虎七
- 蓬莪术
- 佛甲草
- 白花杆
- 黑石珠
- 蓖麻
- 水丁香
- 鲎尾
- 水黄
- 无根藤
- 棱子芹
- 扁豆叶
- 黄麻子
- 蜈蚣草
- 山郎木叶
- 山棯叶
- 黔羊蹄甲
- 西南鹅掌柴
- 布荆
- 菩提树皮
- 柠檬皮
- 草柏枝
- 筋骨散
- 红花点地梅
- 赤茯苓
- 滇姜三七
- 三棱草
- 鸡嗉子根
- 小铜锤
- 列当
- 青羊胆
- 苹婆
- 黑面叶
- 蓝靛
- 长梗千里光
- 慈竹花
- 王孙
- 川木香
- 赤铜屑
- 大避债蛾
- 马蔺
- 黑阳参
- 盘肠草
- 斑鸠菊
- 泥炭藓
- 大叶凤仙花
- 十萼茄
- 青兰
- 浙雁皮
- 佛肚花
- 苦楝花
- 裕民贝母
- 黄金凤
- 鸱鸺
- 大花卫矛果
- 翅茎蜂斗草
- 麻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