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丁香
《中华本草》:紫丁香
拼音注音
Zǐ Dīnɡ Xiānɡ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ringa oblata Lindl.[S.vulgaris L.Var. oblat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5m。树皮灰褐色或灰色。小枝、花序轴、花梗、苞片、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3cm;叶片革质或厚革质,卵圆形至肾形,宽常大于长,长2-14cm,宽2-15cm,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,基部心形、截形至近圆形,或宽楔形;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。圆锥花序直立,由侧芽抽生,近球形或长圆形,花埂长0.5-3mm;花萼长约3mm,萼齿渐尖、锐尖或钝;花冠紫色,长1.1-2cm,花冠管圆柱形,长0.8-1.7cm,裂片呈直角开展,卵圆形、椭圆形至倒圆形;雄蕊2,花药黄色,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-4mm处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、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1-1.5cm,先端长渐尖,光滑。花期4-5月,果期6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我国东北、华北及西北山地,海拔300~1500m河谷、沟头处均产。阳性,能耐半阴,喜肥沃、疏松的湿润土壤。耐旱,忌水涝,抗寒性强,但不耐高温潮湿。[br]栽培技术 可以播种、压条、扦插、分株和嫁接繁殖。但一般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。嫁接砧木可用小叶女贞、水蜡和流苏的苗木。[br]田间管理 移栽时最好将枝干短截修剪,并带上以保成活,树形要求整齐,不要偏冠,嫁接苗要经常注意砧木萌芽的修剪。遇旱时要适当浇水。夏季还应适当施肥,促进花芽分化,保证次年多开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边、山坡丛林或滩地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。
化学成分
叶中分离出D-甘露醇(D-mannitol),酪醇(ty-rosol),反式-对-羟基肉桂酸(E-p-hydroxy cinnamic acid),3,4-二羟基苯乙醇(3,4-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),3,4-二羟基苯甲酸(3, 4-dihydroxybenzoic acid)及丁香苦甙(syringopicroside)[1]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入胃、肝、胆三经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利湿;退黄。主急性泻痢;黄疸型肝炎;火眼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:味辛、性温,有清热解毒、消炎的功能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。外用于抗菌、暴发性火眼及多种疮疡肿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不容
- 石蒜
- 玳玳花
- 坠桃草
- 地血香
- 百里香
- 柿漆
- 八楞麻
- 东北桤木
- 爬藤榕
- 白鹇
- 野猪蹄
- 海参肠
- 猴闼子
- 通花花
- 上树咳
- 功劳木
- 小败火草
- 九头青
- 多斑紫金牛
- 川楝子
- 山枝根
- 花蚊虫
- 刺叶苏铁
- 三叶莲
- 黄水芋草
- 金鸡尾
- 尿桶弓
- 地石榴花
- 吉林乌头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双肾藤
- 半边莲
- 厚朴
- 铃当子
- 华西小石积
- 苦瓜藤
- 霜红藤
- 羊踯躅根
- 牛肋巴
- 大枣
- 膀胱七
- 猩猩花
- 圆节山蚂蝗
- 瓜子金
- 水伤药
- 狗爪樟皮
- 短柄南蛇藤根
- 香蕉根
- 硬飘拂草
- 香蓼
- 水仙花
- 绿玉树
- 菊花根
- 落花生
- 毛蕊花
- 柃木
- 五蕊梅
- 金丝杜仲
- 郁李根
- 马桑寄生
- 大苞寄生
- 乌脚枪
- 石蔓藤
- 轮叶铃子香
- 海红
- 棱枝卫矛
- 刺蜜
- 罗伞树
- 光枝勾儿茶
- 落地荷花
- 绿豆叶
- 芋儿七
- 荷叶
- 空柄假牛肝
- 大叶蛇泡簕
- 樗叶花椒皮
- 刺玫果
- 急性子
- 砂仁壳
- 匐地风毛菊
- 西藏凹乳芹根
- 辣木通
- 云南铁扁担
- 石楠
- 蝗虫
- 牛奶树
- 白刺
- 孔公孽
- 琴叶榕
- 北风草
- 回阳生
- 赤小豆芽
- 小九节铃
- 紫葛
- 土大香
- 无尾果
- 地桃花
- 小毛香
- 长隔距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