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泰瑞香
《中华本草》:阿尔泰瑞香
拼音注音
ā ěr Tài Ruì Xiānɡ
别名
尖瓣瑞香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英文名
root of Altai Daphne
出处
始载于《新疆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瑞香科阿尔泰瑞香的根及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phne altaica Pal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挖全株,晒干。
原形态
阿尔泰瑞香 落叶小灌木,高40-120cm。老枝灰褐色,新枝棕红色。叶簇生于新枝上部,倒披针形,全缘,无柄。聚伞花序生于新枝顶端,常具3-5朵花,花冠白色,上部4裂,雄蕊8,2轮,贴生于花冠筒上。浆果状核果,球形,成熟时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弯曲细长,直径1-5mm,表面呈褐色,有纵皱纹,主根不明显,支根较粗,偶有须根。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黄色,纤维性。[br]茎圆柱形,直径2-4mm,表面棕褐色,无毛;有节,断面黄白色,纤维性。叶互生;多破碎,展开后呈披针形,长1.5-4.5cm,宽6-11mm,无毛,先端尖锐圆,基部渐狭,棕红色。
化学成分
枝、叶含瑞香芬(daphene)。
性味
辛;温;有毒
归经
肺;心;胃经
功能主治
疏风散寒;祛痰止咳;行气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咳嗽痰多;气滞胃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6-1.5g;或研末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发汗解表,止咳祛痰,止疼的功能。可治疗风寒感冒及胃疼等症。本品有毒,如服用后发生全身无力和头昏,应减少剂量或停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灯草
- 皮袋香
- 升麻草
- 黄水枝
- 石头菜
- 赪桐叶
- 白沙虫药
- 刺梨叶
- 北沙参
- 海盘车
- 须叶藤
- 鹅喉管
- 刺楸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饭树根
- 鸡嗉子
- 南烛根
- 须叶藤叶
- 茉莉
- 湖北贝母
- 蓖麻子
- 刺梨花
- 莿(木冬)
- 竹节参
- 老鼠耳
- 圆叶野扁豆
- 刺黄柏
- 绵参
- 两指剑
- 网眼瓦韦
- 美丽胡枝子
- 鲐鱼
- 红花山牵牛
- 百足藤
- 毛葡萄叶
- 防风
- 韭菜莲
- 建兰叶
- 黑腺珍珠菜
- 荩草
- 大草乌
- 杉子
- 隔山消
- 葡萄
- 白淋草
- 臭草
- 苜蓿
- 落地小金钱
- 臭茉莉
- 苍蝇草
- 水黾
- 麻滓
- 披散糖芥
- 草血竭
- 鸡肠狼毒
- 绿包藤
- 马银花
- 黑风散
- 藨草
- 牡狗阴茎
- 马蔺
- 刺莓果根
- 野芋
- 螃蟹七
- 柳叶卫矛
- 中华赛爵床
- 大叶马尾连
- 焮麻
- 雪山一支蒿
- 马勃
- 鹌鹑
- 麻羊藤
- 生瓜
- 地梢瓜
- 大巢菜
- 牵牛子
- 九节风
- 七星草乌
- 麻疯树
- 牌楼七
- 青龙藤
- 海南地不容
- 马甲子根
- 多花筋骨草
- 番杏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边缘鳞盖蕨
- 刺山茶根皮
- 浙樟
- 小苏苏棵花
- 羚羊角
- 光头稗子
- 孔公孽
- 簇生卷耳
- 刺梨根
- 荡皮参
- 灯蛾
- 墙草根
- 墨
- 胖大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