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绒藤
《中华本草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、牛皮消、软毛牛皮消、祖马花、趋姐姐叶、老牛肿
英文名
juice of Chinese Swallowword
出处
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nanchum chinense R. B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随采乳汁随用。
原形态
主根圆柱形,长约20cm,直径约5mm,干后灰黄色。叶对生,薄纸质;叶柄长2.5-5cm;叶片宽三角状心形,长4-9cm,宽4-7cm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,叶背苍白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,脉上较密。伞形聚伞花序腋生,二歧,有花约20朵;花萼外被柔毛;花冠白色裂片5,长圆状披针形;副花冠二形,杯状,上端裂成10个丝状体,分为2轮;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,内轮略短;花粉块每室1个,下垂花柱头先端2裂。蓇葖果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,细圆柱状,向端部渐尖,长达11cm,直径约5mm。种子长圆形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阳灌木丛中或路旁、河畔、田梗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河南 及华东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,长约20cm,直径5-8mm。表面灰黄色,平滑或有细皱纹,栓皮易剥离,剥离处显灰白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色,中空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化瘀解毒。主寻常性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15g;外用:取汁涂抹患处。
各家论述
治寻常性疣赘(刺瘊),取鲜羊奶角角茎浆涂患处。经数次涂抹后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、祖子花、趋姐姐叶、老牛肿
来源
萝藦科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. Brown,以根、乳汁入药。
生境分布
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。
性味
根: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根:祛风解毒,健胃止痛。治小儿食积,用根5钱,水煎服。
乳汁:治常性疣赘。用茎内乳汁涂抹数次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鹅绒藤
拼音注音
é Rónɡ Ténɡ
别名
羊奶角角,牛皮消
出处
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。夏、秋间随用随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,有乳汁。茎密生短柔毛。叶对生;宽三角状心形,先端狭突尖,基部心形,全缘;有长柄。聚伞花序腋生;花萼外面被柔毛;花冠白色,裂片5,两面无毛;副花冠杯状,顶端裂成10个丝状体,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,内轮略短。蓇葖果,长角状,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。种子矩圆形,顶端有白绢质种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地埂及村庄附近,分布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河南及华东等地。
功能主治
治寻常性疣赘(刺瘊)。
用法用量
取鲜羊奶角角茎浆涂患处。经数次涂抹后,疣赘层层自行脱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九翅豆蔻
- 金樱叶
- 老蛇头
- 蛤仔壳
- 海蛇
- 土羌活
- 刺瓜
- 石松子
- 独脚蟾蜍
- 水黄花
- 调羹树
- 虎尾轮
- 大金牛草
- 虫莲
- 光板猫叶草
- 蘽根
- 蛇尾草
- 仙百草
- 绿豆衣
- 黑皮跌打
- 猪肚
- 南方露珠草
- 李根
- 树救主
- 土良姜
- 木蓝
- 木半夏根
- 野绿麻
- 石榴叶
- 岭南铁角蕨
- 西伯利亚蓼
- 海蝰
- 野鸡草
- 黑虎耳草
- 桑耳
- 蛇百子
- 藕
- 蘡薁
- 小麦
- 对生耳蕨
- 豹骨
- 绢毛菊
- 桂皮紫萁
- 绒毛诃子
- 瘤孢地菇
- 华中瘤足蕨
- 大戟
- 虎耳还魂草
- 鸬鹚(鸬鹚)
- 泡桐树皮
- 鲨鱼胆
- 尖叶唐松草
- 罗布麻叶
- 苦竹茹
- 干饧糟
- 网脉橐吾
- 毛柄短肠蕨
- 雄黄兰
- 土燕窝
- 崖姜
- 兔肉
- 山蜘蛛
- 鹤骨
- 光决明
- 牡荆
- 羊须
- 竹鱼
- 观音茶
- 小果野葡萄
- 马草
- 白饭树
- 榆拟层孔菌
- 水龙胆草
- 中华短肠蕨
- 强威生草
- 白杨叶
- 灰钉
- 仰天钟
- 野席草根
- 光风轮菜
- 黄花蒿子
- 药老
- 美舌藻
- 肾萼金腰
- 红楠皮
- 酒饼婆
- 鲎胆
- 护耳草
- 白花菜子
- 红绿草
- 肖菝葜
- 小叶鹅掌柴
- 小狼毒
- 野素馨
- 黑葡萄液汁
- 环草
- 山樱桃
- 石楠
- 蒟蒻
- 石芥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