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骨麻
《中华本草》:乌骨麻
拼音注音
Wū Gǔ Má
别名
接骨草、白龙骨、史氏赤车使者、冷坑青、痱痒草、猢狲接竹、血和山、冷坑兰、赤车使者、史氏楼梯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及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茎斜生,有短伏毛或无毛,常具球形或卵球形珠芽。叶互生;无柄;托叶钻状三角形;叶片斜椭圆形或斜的狭倒卵形,长5-14cm,宽2.5-6cm,先端尖,带尾状,基部在狭的一侧楔形,边缘通常在中部以上有牙齿,宽的一侧圆形,边缘在基部之上生牙齿,两面最初疏生短柔毛,钟乳体细小不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雄花在叶腋簇生成球形的花序,雄花序托近圆形,直径达1cm,有短柄;雄花直径约2.5mm,花被片5,船形,长约2mm,有短角,雄蕊5;雌花序托通常无柄,较雄的为小;苞片狭椭圆形,有纤毛。瘦果狭卵形较小。花期5-7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的山麓林下沟边及杂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,多分支,长3-10cm。表面淡紫红色,有结节,并有多数须根痕。断面暗紫红色,具6-7个维管束。气微,味辛而苦,有毒。
性味
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活血祛瘀;解毒消肿;止咳。主跌打扭伤;骨折;闭经;风湿痹痛;痄腮;带状疱疹;疮肿;毒蛇咬伤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尾千金草
- 篦齿蒿
- 鱵鱼
- 血苋
- 化香树叶
- 山苏子根
- 藏青果
- 香根芹
- 春尖油
- 天荞麦根
- 小盘木
- 三花枪刀药
- 千年健
- 羊须
- 三叶木蓝
- 豆腐渣果根
- 橘
- 鸭卵
- 鹳骨
- 青娘子
- 虫实
- 良藤
- 震天雷
- 牛奶柴
- 还阳草根
- 乌骨麻
- 毛八角莲
- 横经席叶
- 柔毛水杨梅
- 谷芽
- 野葡萄藤
- 狭叶山胡椒
- 海蕴
- 鸡肚肠草
- 水银
- 黄开口
- 鲻鱼
- 山禾串
- 白背青荚叶
- 山菠萝根
- 蜘蛛抱蛋
- 千打锤
- 藁本
- 葶苈子
- 圆节山蚂蝗
- 春花木
- 细柄薯蓣
- 树腰子
- 女菀
- 芫花根
- 旱菜
- 毛白杨
- 白杨树
- 假辣蓼
- 蔗鸡
- 五指茄
- 粪箕笃
- 角花胡颓子
- 鼋肉
- 满山白
- 猫爪子
- 萍蓬草
- 九节风
- 地桃花
- 犁头尖
- 贝子
- 苦楝叶
- 金刚散
- 三尖杉
- 十字苔草
- 斑叶堇菜
- 毛黄连
- 蜂蜜
- 白石脂
- 驴毛
- 白蓝翠雀花
- 米油
- 枳椇木汁
- 密花角蒿
- 鯆鱼
- 麻蕡
- 露珠香茶菜
- 行夜
- 云南地黄连
- 猪肠
- 新疆香堇
- 小酒瓶花
- 木芙蓉花
- 柴桂
- 萱草根
- 牙刷草
- 山丹
- 大理木香
- 冷饭果
- 露水草
- 莴苣
- 变叶胡椒
- 栉叶蒿
- 一把伞
- 大叶仙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