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石藤
《中华本草》:穿石藤
拼音注音
Chuān Shí Té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凹脉马兜铃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.F.Liang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凹脉马兜铃 草质藤本。嫩枝被短柔毛。时互生;叶柄长1.5-2cm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-20cm,宽4-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深心形,两侧裂片近圆形,下垂或彼此相靠而弯曲成楔尖形,下面密被短茸毛,基出脉3-5条,网脉在下面明显隆起,网眼清晰。总状花序聚伞状,腋生,有花3-7朵;花梗基部有小苞片;花被长2.5-3cm,基部收狭呈柄状,与子房连接处稍膨大,具关节、其上膨大呈球形,直径约3mm,向上急剧收狭成一长管,管口扩大呈漏斗状;檐部一侧极短,边缘稍下翻,另一侧延伸成舌片;舌片椭圆形,先端钝,紫色;花药着生于合蕊柱上;子房圆柱形,6棱;合蕊柱先端6裂,裂片顶部内弯,下部延伸成领状圆环。蒴果倒卵形或近球形,长约1.7cm,6棱,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;果柄亦随果分裂成6条。种子心形至三角状心形,背部平凸状,具疣突起小点,腹面近平。花期5-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石灰岩隙地灌丛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草质藤本,多切成长段,嫩枝具6棱,被短毛。叶皱缩,纸质或革质,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-20cm,基部心形,基出脉3-5条,最外一对有时不明显;叶柄长1.5-2cm。总状花序聚伞状,腋生;花梗基部有披针形小苞片;花被基部呈柄状,于子房处稍膨大,具关节,上部膨大呈球形;檐部一侧极短,边缘稍下翻,另一侧延伸成舌片;花药卵形,着生于合蕊柱上;子房圆球形。蒴果倒卵形或球形,成熟时褐色。
性味
苦;辛;温
归经
肝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胃痛;跌打瘀肿疼痛;肠炎;小儿麻痹症后遗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纤冠藤
- 山五味子
- 万寿菊花
- 上山虎
- 刺楸
- 黄明胶
- 木蝴蝶树皮
- 野棉花
- 瓮菜癀
- 岩石羊
- 沙地柏
- 网脉橐吾
- 刀豆
- 满天星
- 野竹兰
- 黄花木
- 藏羚角
- 西藏酸模
- 小接骨丹
- 松叶防风花
- 银柴胡
- 独脚乌桕
- 萝芒树皮
- 灵香草
- 红黑二丸
- 串铃草
- 向天蜈蚣
- 绵羊角
- 鬼点灯
- 莲衣
- 莲房
- 烧伤藤
- 文殊兰果
- 一把篾
- 胡麻花
- 假酸浆
- 苹果
- 毛贯众
- 黄花苜蓿
- 野胡萝卜根
- 束花石斛
- 老鼠脚迹
- 黄秦艽
- 山苏木
- 梅叶
- 野鸡草
- 姜叶三七
- 獐耳细辛
- 鸡爪草
- 回阳生
- 毛冬瓜叶
- 豆腐泔水
- 罗锅底
- 披散糖芥
- 黑面叶
- 毛鬼头伞
- 小毛蓼
- 臭藿香
- 美脉藁本
- 蓼大青叶
- 杏仁
- 苦葵鸦葱
- 丁香根
- 深山不出头
- 风毛菊
- 黄屈花
- 大九节铃
- 狗爪樟
- 顶果膜蕨
- 野花椒根
- 巨藻
- 白杜鹃花
- 木瓜
- 蜈蚣草根
- 水麻
- 响铃豆
- 细轴荛花
- 细叶防风
- 毛脉酸模
- 滇竹根七
- 白胶香
- 小青
- 使君子叶
- 黄水枝
- 茅膏菜根
- 囊距翠雀
- 滇瑞香
- 桑耳
- 虾须豆
- 蟾酥
- 灵香蒿
- 远志木蓝
- 金盏菊根
- 蚂蚁上树
- 尾叶山柑
- 天脚板
- 羊洪膻
- 麦芽
- 黄杨叶
- 红丝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