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桐皮
《*辞典》:川桐皮
拼音注音
Chuān Tónɡ Pí
别名
茨楸、棘揪
英文名
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
来源
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Koidz.的树皮。全年可采,以春季为好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枝有粗刺。叶在长枝上互生,在短枝上簇生,掌状5~7裂,裂片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骤凸,边缘有细锯齿,下面幼时有短柔毛。伞形花序聚生为圆锥花序;花白色或淡黄绿色;萼齿5;花瓣5;雄蕊5,花丝比花瓣长1倍以上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合生成柱状,先端分离。果球形,熟时黑色。花期7~8月,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疏林中。产于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。
形状
树皮板状或向内卷曲,厚2~7mm。外表面浅灰黑色,有灰白色斑纹,或灰绿色至黑褐色地衣附着,具纵皱纹及裂纹并有棕褐色菱形皮孔,钉刺乳头状,稍呈纵向扁长,顶端有锐刺或因除掉而留下的痕迹,钉刺基部直径0.5~1cm,较大的钉刺有的稍有环纹;内表面黄棕色,平滑,有细纵纹。质坚硬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辛、略麻舌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鞣质、黄酮、香豆素、树酯、精油及少量生物碱;根皮含刺楸毒甙(kalotoxin)、刺楸皂甙。
性味
性平,味微苦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通络,止痛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腰膝疼痛;外用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穿地龙
- 臭菘叶
- 川山橙根
- 朝天罐
- 茶叶
- 慈姑
- 楮实
- 垂花胡枝子
- 朝天子
- 穿肠草
- 翠鸟
- 苍蝇草
- 寸金草
- 川乌头
- 慈乌
- 慈姑花
- 春尖油
- 柽乳
- 砗磲
- 穿鱼藤
- 臭辣树
- 船盔乌头
- 苍术
- 寸节七
- 酸枣仁
- 慈姑叶
- 慈竹箨
- 椿树花
- 茶
- 朝鲜梾木枝
- 樗叶花椒皮
- 翠雀花
- 川梨
- 慈竹茹
- 樗鸡
- 磁石
- 茶子
- 垂穗荛花
- 川牛膝
- 慈竹叶
- 慈竹根
- 慈竹沥
- 朝鲜一枝黄花
- 粗棕竹根
- 夜吹箫
- 杏枝
- 柿漆
- 红黑二丸
- 苍耳子
- 川党参
- 慈竹笋
- 秤砣梨
- 粗叶木叶
- 翠羽草
- 臭藤子
- 茨菇草
- 茨黄连
- 川榛
- 楮茎
- 穿山龙
- 臭李子
- 橙黄玉凤花
- 脆蛇
- 茶条槭
- 橙子
- 赤小豆叶
- 赤小豆花
- 茶树根
- 慈菇
- 橙子核
- 穿心草
- 船形乌头
- 川素馨
- 椿叶
- 樗叶
- 糙苏
- 翅果唐松草
- 川桂皮
- 插田泡
- 潺槁树
- 穿鞘花
- 乌桕木根皮
- 慈乌胆
- 檫树
- 翅茎香青
- 苍耳花
- 川层草
- 楮叶
- 曾青
- 蜜蜂房
- 苍耳根
- 崇澍蕨
- 粗叶悬钩子
- 臭李皮
- 臭柏
- 粗灰钉
- 川芎
- 柴胡
- 橙子皮
- 穿耳菝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