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尖油
《*辞典》:春尖油
拼音注音
Chūn Jiān Yóu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为楝科植物香椿树干流出的液汁。10~11月采收。
功能主治
治齁病。
用法用量
内服:同人乳蒸化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春尖油
拼音注音
Chūn Jiān Yóu
别名
椿树油。
英文名
Juice of Chinese Toona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树干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[Cedrela sinensis A.Juss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切割树干,流出液汁,晒干。
原形态
香椿 叶乔木,高达16m。树皮暗褐色,成片状剥落,小枝有时具柔毛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25-50cm,有特殊气味;叶柄红色,基部肥大;小叶8-10对,小叶柄长5-10mm;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,长8-15cm,宽2-4cm,先端尖,基部偏斜,圆或阔楔形,全缘或有疏锯齿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色淡,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,花小,两性,圆锥花序顶生;花芳香;花萼短小,5裂;花瓣5,白色,卵状椭圆形;退化雄蕊5,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;子房上位,5室,花盘远较子房为短。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约2.5cm,先端开裂为5瓣。种子椭圆形,一端有翅。花期5-6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栽培于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后、村边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润澡解毒;通窍。主齁病;手足皲裂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烊化,6-9g。外用:适量,溶化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粗腿羊肚菜
- 石荠宁
- 土桂皮
- 慈姑花
- 柽乳
- 苡芭菊
- 白克马叶
- 白胶香
- 木香花
- 草威灵
- 赤芍药
- 豺肉
- 大刺儿菜
- 蜂蜜
- 地莓子
- 虾
- 蘘荷花
- 雷公连
- 喜树叶
- 古山龙
- 石血
- 石柑子
- 滇绣球
- 豨莶
- 青木香
- 山桂皮
- 糕菜
- 红豆蔻
- 鳣鱼肝
- 钟萼木
- 越王余算
- 地毡草
- 佛手花
- 小喇叭
- 乌奴龙胆
- 牛嗓管树
- 聚花草
- 千屈草
- 偷筋草
- 狭叶垂头菊
- 囊距翠雀
- 鳞花草
- 蔓胡颓子叶
- 甘草头
- 根辣
- 腊梅
- 马乳
- 红花雪莲花
- 华南铁角蕨
- 老鹳草
- 绿豆粉
- 柚花
- 川木香
- 岩风子
- 磨盘草子
- 柽柳花
- 丛毛榕
- 海决明
- 西瓜霜
- 金鱼
- 败毒草
- 黄秋葵叶
- 小果千金榆
- 莲蓬草
- 凤尾贯众
- 山乌桕叶
- 熊骨
- 小叶金老梅
- 穿心草
- 黄珠子草
- 柑
- 刺梨根
- 鸡脚草乌
- 金龙胆草
- 彩斑桑勒草
- 藤槐
- 枇杷花
- 西藏桃叶珊瑚叶
- 茸草
- 黄河裸裂尻鱼
- 香槁树
- 黄花苜蓿
- 龙角
- 密花美登木
- 栗树皮
- 木本猪毛菜
- 蜻蜒兰
- 香芋
- 石南叶
- 斑蝥
- 樗叶花椒皮
- 川梨
- 慈竹茹
- 磁石
- 朝鲜一枝黄花
- 川牛膝
- 慈竹花
- 慈竹根
- 垂珠花
- 川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