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椒草
《*辞典》:岩椒草
拼音注音
Yán Jiāo Cǎo
别名
臭节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松风草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石胡椒、臭沙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猩锈臭草、臭草、苦黄草、大羊不食草、蛇盘草、烫伤草、地通花、蛇皮草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山羊草、铜脚一支蒿,九牛二虎草、二号黄药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芸香种植物臭节草的全草。夏季采取,除去泥沙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。主根不明显,具多数须根,棕黄色。茎直立,圆柱形,高50~80厘米,紫红色,光滑无毛,基部略木质化,嫩枝灰绿色,常中空。叶互生,2或3回羽状复叶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,大小不等,长1~2.5厘米,宽0.7~1.5厘米,先端钝圆或微凹,全缘,基部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纸质,秃净,有透明的小腺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或顶生于侧枝上,花枝基部有小叶;萼4裂,长1~1.5毫米,先端钝或略圆,中部以下合生,有小腺点;花瓣4,白色,分离,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先端钝圆,有透明的小腺点;雄蕊8,花丝丝状,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,花药长圆形,黄色,纵裂,2室;子房1,心皮4,基部分离,具子房柄,果熟时,子房柄伸长,花柱4,上部联合,基部分离,柱头略膨大。蒴果,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。种子数粒,肾形,黑褐色。花期4~10月。果期6~11月。
本植物的根(臭节草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山坡、林下及灌丛中。分布西南、华南、华东至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臭节草全草含芳香油0.25%,茎叶含油0.3%。地上部分含有芸香甙,佛手柑内酯、白鲜碱。
本品日本变种S.Suzuki的根,也含有白鲜碱,叶中还含有臭节草内酯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淡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中国药植志》:"煎服治肚痛。叶捣烂外敷治烫伤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凉血,舒筋活血,消炎。治感冒,咽喉炎,肝炎,咯血,衄血,腰痛,跌打损伤,皮下瘀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或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备注
同属植物石椒草的全草,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药。参见"石椒草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岩椒草
拼音注音
Yán Jiāo Cǎo
别名
臭节草、松风草、石胡椒、臭沙子、猩锈臭草、臭草、苦黄草、大羊不食草、蛇盘草、烫伤草、地通花、蛇皮草、山羊草、铜脚一支蒿、九牛二虎草、二号黄药。
英文名
Herb of White Chinaure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臭节草,生建昌。独茎细绿,叶长圆如瓜子形,顶微缺,面深绿,背灰白,三叶攒生,中大旁小,一茎之上,小、大叶相间,颇繁碎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(Hook.)Reichb.ex Meissn. [B.albiflora (Hook.)Reichb.ex Heyne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取,除去泥沙,晒干。
原形态
臭节草,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。主根不明显,具多数须根,棕黄色。茎直立,圆柱形,高50-80cm,紫红色,光滑无毛,基部略木质化,嫩枝灰绿色,常中空。叶互生,2或3回羽状复叶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,大小不等,长1-2.5cm,宽0.7-1.5cm,先端钝圆或微凹,全缘,基部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纸质,秃净,有透明的小腺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或顶生于侧枝上,花枝基部有小叶;萼4裂,长1-1.5mm,先端钝或略圆,中部以下合生,有小腺点;花瓣4,白色,分离,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先端钝圆,有透明的小腺点;雄蕊8,花丝丝状,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,花药长圆形,黄色,纵裂,2室;子房1,心皮4,基部分离,具子房柄,果熟时,子房柄伸长,花柱4,上部联合,基部分离,柱头略膨大。蒴果,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。种子数粒,肾形,黑褐色。花期4-10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山坡、林下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、华东至台湾等地。
形状
同属植物石椒草B.Sessilicarpa Levl.的全草,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药。参见石椒草条。
化学成分
臭节草全草含芳香油0.25%,茎叶含油0.3%。地上部分含有芸香甙、佛手柑内酯(Bergapten)、白鲜碱(Dictamnine)。
性味
辛;苦;性凉
归经
肺;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解表;截疟;活血;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支气管炎;疟疾;胃肠炎;跌打损伤;痈疽疮肿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、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中国药植志》:煎服治肚痛。叶捣烂外敷治烫伤。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清热凉血,舒筋活血,消炎。治感冒,咽喉炎,肝炎、咯血,衄血,腰痛,跌打损伤,皮下瘀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原蚕蛾
- 岩五加
- 岩蜈蚣
- 优若藜
- 叶上珠
- 圆叶野扁豆
- 白降丹
- 香叶天竹葵
- 西南水芹
- 圆柏叶
- 圆叶锦葵
- 叶上珠根
- 圆叶乌桕
- 圆叶碱毛茛
- 云香草
- 亚麻
- 元元草
- 叶下珠
- 宜昌荚蒾
- 岩节连
- 岩豆根
- 蛇见怕
- 圆果冷清草
- 亚黑管菌
- 元宝槭
- 叶上果根
- 叶上花
- 咬人狗
- 夜明砂
- 宜昌楼梯草
- 宜梧叶
- 岩丸子
- 岩扫把
- 岩枣树
- 岩谷伞
- 圆果罗伞
- 蒿枝七
- 岩梭花
- 岩豆
- 夜合花
- 岩筋菜
- 岩菖蒲
- 岩蒿
- 圆瓣冷水花
- 叶天天花
- 宜昌荚蒾叶
- 岩七
- 岩乌头
- 岩兰花根
- 岩豆藤花
- 亚麻子
- 厓花子
- 友水龙骨
- 岩冬菜
- 岩指甲花
- 岩松鼠骨
- 岩椒
- 岩胡椒
- 圆节山蚂蝗
- 叶底红
- 三升米
- 夜香牛
- 岩凤尾蕨
- 岩茴香
- 兖州卷柏
- 余甘子
- 岩白菜素
- 八角香
- 茜草藤
- 银边翠
- 云防风
- 羊脑
- 白鱼
- 云南铁角蕨
- 岩笋
- 元宝草
- 皮哨子
- 岩白菜
- 岩石松
- 岩松
- 夜来香
- 岩参
- 三叶茶
- 红鬼笔
- 圆叶娃儿藤
- 亚婆潮
- 叶下红
- 云雾七
- 水金凤
- 檀香油
- 岩山枝
- 伊贝母
- 亚罗椿
- 圆萼刺参
- 聚花风铃草
- 黄精叶钩吻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吴萸叶五加
- 细枝柃
- 菱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