栘依
《*辞典》:栘依
拼音注音
Yí Yī
别名
酸多李皮、多衣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茎皮及叶。初春取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5~10米。小枝粗壮,幼时有黄白色绒毛,渐脱落,红褐色或紫褐色。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~8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或稍有浅钝锯齿,下面密生黄白色绒毛;叶柄长约1厘米,密生绒毛。花3~5朵丛生于小枝顶端;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梗,果期伸长,密生绒毛;花白色,直径2.5~8厘米;萼筒钟状,外面密生黄白色绒毛。梨果较大,卵形或矩圆形,直径2~3厘米,萼裂片宿存;果柄较长。
本植物的果实(栘依果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山野沟边、溪旁或灌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酸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,收敛,接骨。
复方
①治大面积烧伤烫伤:栘依树皮熬膏外擦。
②治骨折:栘依鲜树皮和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叶上珠
- 月季花叶
- 榆蘑
- 岩五加
- 原蚕子
- 岩蜈蚣
- 原蚕蛾
- 岩藿香
- 岩陀
- 油茶油
- 夜关门
- 川楝子
- 叶象花
- 百灵草
- 滇瑞香
- 落葵
- 樱草根
- 摇钱树根
- 岩萝卜
- 月桂子
- 圆叶母草
- 月见草
- 岩人参
- 榅桲
- 榆耳
- 亚香棒虫草
- 岩酸
- 栘枍
- 夜吹箫
- 圆叶白杨树
- 兖州卷柏
- 樱桃叶
- 樱额
- 圆叶千金藤
- 岩春草
- 洋地黄
- 岩梭
- 圆叶南蛇藤根
- 重叶莲
- 岩茴香
- 渐尖毛蕨
- 油杉
- 樱桃水
- 斑竹花
- 小罗伞
- 夜香牛
- 叶底红
- 岩凤尾蕨
- 异叶米口袋
- 亚泵礴
- 夜来香
- 岩参
- 杨栌耳
- 岩白菜
- 岩笋
- 圆柏
- 元宝草
- 岩石松
- 叶下红
- 崖棕根
- 夜交藤
- 叶底珠
- 岩石羊
- 圆叶娃儿藤
- 椰根
- 岩山枝
- 海蚯蚓
- 双翎草
- 黑血藤
- 亚罗椿
- 圆萼刺参
- 榆拟层孔菌
- 苦草
- 广金钱草
- 女金芦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奶汁树
- 异穗卷柏
- 卷丹
- 白鹤灵芝
- 楸子
- 牛耳枫枝叶
- 吊吊果
- 乌桕
- 千层楼
- 雀舌豆
- 番石榴干
- 君迁子
- 肉豆蔻
- 蓝叶棵
- 云南莲座蕨
- 茯苓
- 牛耳大黄
- 冬瓜
- 苏铁蕨
- 老鼠竻
- 鹬肉
- 隔山撬
- 菊芋
- 鸭脚木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