榔榆叶
《中华本草》:榔榆叶
拼音注音
Lánɡ Yú Yè
别名
鸡筹仔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mus parvifolia Jacp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可达25m,树皮灰褐色,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。老枝灰色,小枝红褐色,被柔毛。叶互生;革质,有短叶柄;托叶狭、早落;叶片椭圆形、椭圆状倒卵形、卵形或倒卵形,长1.5-5.5cm,宽1-2.8cm,先端短尖,基部圆形,稍偏斜,上面光滑或微粗糙,深绿色,下面幼时有毛,后脱落,浅绿色,边缘有单锯齿。花簇生于叶腋,有短梗;花被4裂;雄蕊4;雌蕊1,1室,柱头2裂,向外反卷。翅果卵状椭圆形,长约1cm,宽约0.6cm,顶端凹陷,种子位于中央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、山地及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椭圆形、卵圆形或倒卵形,长1.5-5.5m,宽1-2.8m,基部圆形,稍歪,先端短尖,叶缘有锯齿,上面微粗糙,棕褐色,下面淡棕色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粘液感。
性味
甘;微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热毒疮疡;牙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煎汤含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蛇竻苗
- 冬瓜
- 香槐
- 赤火绳
- 石楠
- 水牛角
- 斑叶紫金牛
- 厚叶贯众
- 金丝刷
- 丽江青木香
- 青药
- 奶椎
- 楸叶
- 黄藁本
- 芒茎
- 广州山柑
- 扶桑花
- 多穗石柯果
- 倒地铃
- 慈竹茹
- 公母草
- 水菖蒲
- 半支莲
- 白苋
- 生瓜
- 家独行菜
- 篑草
- 砂仁花
- 铁草鞋
- 苏铁叶
- 凤庆鸡血藤
- 水葫芦根
- 沙拐枣
- 马骨
- 素兴花
- 韭子
- 苏铁花
- 蓍实
- 麦角
- 乳花
- 水黾
- 蒴莲
- 波罗蜜叶
- 砂漏芦根
- 碎密花
- 铅粉
- 马边绣球
- 水虾子草
- 菘菜子
- 吹风藤
- 水虱草
- 八爪金龙
- 菘子
- 蒒实
- 大串连果
- 尖叶子打虫药
- 山荆子
- 红郎伞
- 肾果小扁豆
- 马牙贯众
- 大麻叶佩兰
- 竹鼠子油
- 鱼香草
- 小一把抓
- 毒鱼藤
- 响铃豆
- 向日葵根
- 夏腊梅
- 小金樱子
- 新疆紫草
- 绛梨木子
- 野京豆
- 籼米
- 向日葵壳
- 神黄豆
- 虱婆草
- 淡豆豉
- 蓝花棘豆
- 赪桐叶
- 生姜
- 大苞叶千斤拔
- 秀丽槭
- 石豇豆
- 仙人杖
- 鹅内金
- 白龙穿彩
- 芨芨草花
- 甲香
- 北风草
- 小虎耳草
- 小粉
- 珠果黄紫堇
- 仙人掌
- 草果
- 九节风
- 青鱼枕
- 红辣槁树皮
- 假菠萝
- 小扁草
- 蘡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