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根
《中华本草》:柳根
拼音注音
Liǔ Gēn
别名
杨柳须、水柳须、红龙须、青龙须
出处
出自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可达18m,树冠开展疏散。树皮灰黑色,不规则开裂;枝细,下垂,无毛。芽线形,先端急尖。叶狭披针形,长9-16cm,宽0.5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;叶柄长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。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;雄花序长1.5-3cm,有短梗,轴有毛;雄蕊2,花药红黄色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2;雌花序长达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叶,轴有毛;子房椭圆形,无柄或近无柄,花柱短,柱头2-4深裂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有1。蒴果长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耐水湿,也能生于旱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须根条众多细长,呈不规则尾巴状,多弯曲,有分枝,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,较粗糙,有纵沟及根毛,外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内皮和木部。质脆,易折断,断纤维性。气微,味涩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利水通淋;祛风除痛;泻火解毒。主淋证;白浊;水肿;黄疸;痢疾;白带;风湿疼痛;黄水疮;牙痛;烫伤;乳痈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酒煮温熨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五淋,白浊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治大肠下血。3.《纲目》:煎服,治黄疸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4.《草木便方》:祛风除湿,疗热痢,崩、带,四肢拘挛,筋疼,汤火,牙痛。5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水肿。6.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:治黄水湿疮,痔疮,淋浊茎中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柳根
拼音注音
Liǔ Gēn
别名
杨柳须(《天宝本草》),水柳须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,红龙须(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),分水翁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青龙须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分类本草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。全年可采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苦,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味甘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利水,通淋,祛风,除湿。治淋病,白浊,水肿,黄疸,风湿疼痛,黄水湿疮,牙痛,烫伤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五淋,白浊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治大肠下血。"
③《纲目》:"煎服,治黄疸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"
④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除湿,疗热痢,崩、带,四肢拘挛,筋疼,汤火,牙痛。"
⑤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水肿。"
⑥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:"治黄水湿疮,痔疮,淋浊茎中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或酒煮温熨。
复方
①治黄水湿疮:水柳须烧存性,研末,麻油调涂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宄》)
②治耳痛有脓不出,及痈已结聚:柳根细切,熟捶,封之,以帛掩,燥即易之。(《斗门方》)
③治痔疮:水柳须二、三两。水煎滚,加入皮硝三钱,再煎数滚,倾入罐或盆内;另用圆桶一只,将罐放桶中,坐桶上,使药气熏入肛内,水冷为止,渣再煎,日熏二次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④治风火牙痛:水柳须五钱至七钱。猪精肉二、三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⑤治瘿病:柳根三十斤。以水一斛,煮得五斗,同米三斗酿之,酒成,先食服一升,日三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⑥治血崩:红龙须五钱。甜酒一杯煮服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秘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塔子叶
- 鬼羽箭
- 虎尾轮
- 大过路黄
- 长柄蕗蕨
- 雁来红
- 厚叶沿阶草
- 杜根藤
- 人参花
- 小山稔
- 海桐皮
- 伽果
- 滇丁香
- 防风花
- 木瓜枝
- 红楠
- 小檗
- 锈毛白枪杆
- 甘西鼠尾
- 罗锅底
- 华鹅耳枥
- 小通草叶
- 接骨树皮
- 海南粗榧
- 密枝问荆
- 大叶酸藤
- 鹿髓
- 异叶米口袋
- 白蓝翠雀花
- 星宿菜
- 川山橙果
- 金金棒
- 草胡椒
- 苘实
- 松树梢
- 佛葵
- 铁杆地柏枝
- 银柴胡
- 水苋菜
- 草乌头
- 桑瘿
- 小肺筋草
- 芦叶
- 麝香
- 高粱乌米
- 牛西西
- 天韭
- 伤寒草
- 鳖脂
- 小叶石楠
- 悬钩根
- 纤毛婆婆纳
- 麻牛膝
- 腊梅
- 黄接骨丹
- 挖耳草根
- 白榄根
- 牛耳草
- 血余炭
- 灯台树果
- 甘肃棘豆
- 鸦胆子
- 虎皮楠
- 莲子心
- 黄皮血藤
- 华南鳞盖蕨
- 接骨木
- 榜嘎
- 马雹儿
- 毛柄短肠蕨
- 合欢花
- 光叶海桐叶
- 水榕木根
- 绿玉树
- 毛蕊老鹳草
- 行夜
- 照山白
- 细香葱
- 红筷子冠毛
- 缩砂蜜
- 银线草
- 邪蒿
- 獭子树
- 紫藤根
- 浮萍
- 黄秋葵叶
- 水马桑枝叶
- 蘡薁藤
- 败火草
- 藏鮡胆
- 桃枝
- 三七
- 丽子藤
- 药绿柴
- 红花岩松
- 狐肝
- 罐嘴菜
- 湖北海棠
- 皱叶南蛇藤
- 苎麻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