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虎俐
《中华本草》:老虎俐
拼音注音
Láo Hǔ Lì
别名
把守天门、天下无敌手、不可摸、艾麻草、圆齿艾麻
出处
始载于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全缘火麻树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ndrocnide sinuata(Bl.)Chew[Urtica sinuata Bl.;Laportea Crenulata(Roxb.);Laportea sinu-ata(Bl.)Miq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3-6m。小枝肥大,上部稍肉质,灰绿色,疏生刺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10cm,疏生刺毛和柔毛;托叶卵状披针形,长约1cm,早落;叶片形状多样,椭圆形、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,有时倒卵状披针形,长10-35cm,宽5-16cm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、钝圆形或心形,全缘或在中、下部以上有浅齿或牙齿,两面在脉上疏生小刺毛或近于无毛;叶脉羽状,除最下1对伸达叶缘外,其余各对在近缘处彼此连结。雌雄异株;花序呈圆锥状或总状分枝,序轴有长刺毛和柔毛;雄花序长5-10cm,雄花具短梗,花被片与雄蕊4;雌花序长10-20cm,雌花具短梗,果时增长,单生或数朵呈簇生与花枝上,花被片4,不等大,柱头线形。瘦果梨形,长4-6mm,外面有疣点。花期春季,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800m的河谷两岸混交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椭圆形、椭圆状或矩圆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微波状,羽状脉侧脉近缘处彼此连结,表面绿色或深绿色,上表面较粗糙(密布点状钟乳体),下表面叶片处有刺毛。质地稍厚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味辛;性温;有毒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。主跌打伤肿;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嫩茎叶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有毒。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峨眉石凤丹
- 鹰骨
- 大蒜
- 小接骨丹
- 一枝黄花
- 苦参
- 香木菌桂
- 矮茎冷水花
- 亮叶桦皮
- 狗牙根
- 麋骨
- 翡翠
- 驱风通
- 拳参
- 旱芹
- 阳桃
- 百灵草
- 麋角
- 豌豆
- 紫竹根
- 葫芦七
- 鲩鱼
- 鳝鱼
- 麻鱼骨
- 石鳖
- 虎睛
- 西瓜黑霜
- 檰芽
- 蘽根
- 麻楝
- 牛至
- 柳叶
- 小杉藻
- 破布叶
- 蛇莓
- 牛肝
- 麝肉
- 广石豆兰
- 牛齿
- 鲇鱼
- 毛茄
- 猴枣
- 婆婆纳
- 红管药
- 竹蠹虫蛀末
- 鹅腿骨
- 海决明
- 红花寄生
- 水榆
- 蟛蜞
- 黄花倒水莲
- 水苋菜
- 蜡瓣花根
- 枇杷芋
- 千针万线草
- 野京豆
- 泉水
- 花姬蛙
- 软蒺藜
- 茄花
- 鼠李皮
- 黍茎
- 紫金皮
- 山柳
- 五角枫根
- 水冬瓜
- 马雹儿
- 牛藤
- 破牛膝
- 飘带草
- 木姜子
- 实葫芦
- 假蒟叶
- 长管假茉莉
- 景天三七根
- 花叶子
- 马蔺子
- 明胶
- 虎皮草
- 多花八角莲
- 麻雀脑
- 马刀
- 桉油
- 华南铁角蕨
- 红鸡踢香根
- 马耳草
- 蛇附子
- 落地小金钱
- 大苞叶千斤拔
- 蒲黄
- 地梅子
- 鹅掌金星草
- 石碱
- 白鹤灵芝
- 千屈草
- 枳椇木皮
- 大三叶升麻
- 三棱
- 畲山羊奶子
- 牛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