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穗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美穗草
别名
高山四方麻、黑升麻、咳药、叶下红、小寒药、反背红
来源
玄参科美穗草Calorhabdos brunoniana (Wall.) Benth.,以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南地区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消炎解毒,止咳化痰,降气平喘,消肿止痛。主治扁桃体炎,胃热痛,膀胱炎,乳腺炎,痈肿疮毒,赤白痢疾,慢性气管炎等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美穗草
拼音注音
Měi Suì Cǎo
别名
黑升麻、高山四方麻、咳药、叶下红、小寒药、反背红
英文名
all-grass of Brunon Veronicastr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美穗草的根状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(Benth.) Hong [Calorhabdos brunoniana Benth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美穗草 多年生草本,高30-150cm。根状茎长达10cm。茎直立,圆柱形,有狭棱,少分枝,中下部无毛,或仅棱上有毛,上部和花序轴密生多节的腺毛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长椭圆形,长10-20cm,宽3-5cm,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有明稍抱茎,边缘具钝或尖的细齿,两面无毛或上面疏生短毛。花序顶生,长尾状;花冠白色、黄白色、绿黄色至橙黄色,长6-8mm,向前作30°角的弓曲,花筒内面上端被毛,檐部长2-3mm,上唇3裂,中央裂片卵圆形,伸直或稍呈罩状,两侧裂片直立或向侧后翻卷,下唇条状披针形,反折;雄蕊2,伸出,花丝被毛,花药长约2.5mm。蒴果卵圆形状,长约4mm。种子具棱角,有透明而网状的存种皮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谷、阴坡草地及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鞋于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化痰止咳。主咳嗽痰黄;咽喉肿痛;赤白痢疾;小便淋沥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;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状茎。味苦、性寒。有消炎杀菌、解毒、散肿的功能。用于扁桃体炎,胃热痛,膀胱炎,乳腺炎,痈肿疮毒,赤白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玫瑰花
- 美丽胡枝子
- 牡狗阴茎
- 猫腿姑
- 绵毛娃儿藤
- 美丽桐
- 猫耳朵草
- 猫毛草
- 牦牛角
- 美花风毛菊
- 牡荆叶
- 绵羊角
- 猫儿黄金菊
- 牡蒿
- 磨盘草
- 美汉草
- 米面蓊叶
- 磨盘根
- 牡丹三七
- 牡荆茎
- 猫眼草
- 牡荆油
- 牡蛎
- 绵马贯众
- 牡丹花
- 米百合
- 猫儿屎
- 牡蒿根
- 猫花
- 猕猴肉
- 猫头
- 活血丹
- 沙前胡
- 珊瑚藻
- 篦梳剑
- 沙苑子
- 合欢皮
- 火秧竻
- 薄荷露
- 湖广草
- 火炭母
- 豆角柴
- 篦齿蒿
- 海鳝
- 银柴胡
- 美脉藁本
- 黄疸树
- 千里光
- 石笔海胆
- 黄蓬花
- 黄海葵
- 岩莴苣
- 黄皮果核
- 丁癸草根
- 白背叶根
- 滇列当
- 桦叶葡萄根皮
- 甜根子草
- 木本胡枝子叶
- 埃蕾
- 烟锅草
- 女萎
- 宁油麻藤
- 皂角刺
- 鲫鱼子
- 优若藜
- 大驳骨丹
- 海红豆
- 桤木枝梢
- 海红
- 海南砂仁
- 水龙
- 海星
- 槐枝
- 大叶子
- 藏鮡骨
- 水飞蓟
- 丁锅树叶
- 千层塔
- 鹰爪枫
- 蘡薁
- 小儿腹痛草
- 多裂独活
- 肉桂叶
- 芸薹子油
- 旱水仙根
- 水芙蓉
- 北方点地梅
- 草豆蔻
- 单叶血盆草
- 枇杷核
- 黄菀
- 一叶荻
- 角花翠雀
- 红背酸藤
- 豇豆叶
- 沙松果
- 铁精
- 天生草
- 甘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