澜江百合
《*辞典》:澜江百合
拼音注音
Lán Jiānɡ Bǎi Hé
别名
察区大丝美多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澜江百合的鳞茎。8~9月采挖,洗净泥土,剥取鳞片,用开水略烫,晒干。
原形态
澜江百合,又名:洱源百合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150厘米。鳞茎具多枚鳞片,球形。茎单一,粗糙。叶无柄,长圆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中脉上粗糙。花1朵,顶生,花被片6,外卷,长圆形或线形,先端渐尖,淡红色,有少数斑点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杂草丛的向阳地。分布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寒,味苦甘。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,清热安神。治肺结核,久咳吐血,慢性支气管炎,恍惚不寐等症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备注
上述品种及卓巴百合的鳞茎,在西藏均作百合入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莎草
- 黄花苜蓿
- 树头发
- 滇地黄连
- 搬倒甑
- 诃子核
- 栝楼
- 水老虎
- 海非菜籽
- 毛冬青叶
- 可爱花
- 龙眼叶
- 大风子油
- 功劳子
- 红树果
- 水翁根
- 山苍子叶
- 冷蕨子草
- 无缝珠
- 刚毛香茶菜
- 鱼腥草
- 甘青青兰
- 水湿柳叶菜
- 光板猫叶草
- 席草
- 荷蒂
- 大种鹅儿肠
- 五指毛桃果
- 黄瓜叶
- 锈叶野牡丹
- 海风藤
- 勾儿茶
- 华卫矛
- 狼尾草
- 虾蟆
- 戴胜
- 淡花当药
- 红升丹
- 刀豆根
- 光叶地不容
- 水胡满根
- 黑牵牛
- 橄榄核
- 干蟾
- 还魂草
- 杏子
- 变豆菜
- 绿笋片
- 全光菊
- 打碗花
- 藿香露
- 水狗子
- 黄花仔
- 葫芦茶根
- 疬子草
- 红根草
- 鹤草芽
- 枸骨子
- 五齿剑
- 红杉皮
- 节瓜
- 莕菜
- 黄裙竹荪
- 千日红
- 橄榄露
- 华千金藤
- 滇瓦花
- 展花乌头
- 小血藤叶
- 小通草
- 光叶山黄麻
- 滇白药子
- 山莓
- 灰锤
- 拐芹
- 老鼠竻
- 海雹菜
- 金线风
- 漏芦
- 鲎肉
- 黑点草
- 黄荆子
- 红皮云杉
- 石黄连
- 小青藤
- 半蒴苣苔
- 光棍草
- 山棯根
- 黄茅
- 水松球果
- 菠萝皮
- 黄屈花
- 新木姜子
- 和筋草
- 东北红豆杉
- 驴断肠
- 大麻漆
- 连翘根
- 黑大豆皮
- 水接骨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