澜江百合
《*辞典》:澜江百合
拼音注音
Lán Jiānɡ Bǎi Hé
别名
察区大丝美多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澜江百合的鳞茎。8~9月采挖,洗净泥土,剥取鳞片,用开水略烫,晒干。
原形态
澜江百合,又名:洱源百合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150厘米。鳞茎具多枚鳞片,球形。茎单一,粗糙。叶无柄,长圆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中脉上粗糙。花1朵,顶生,花被片6,外卷,长圆形或线形,先端渐尖,淡红色,有少数斑点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杂草丛的向阳地。分布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寒,味苦甘。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,清热安神。治肺结核,久咳吐血,慢性支气管炎,恍惚不寐等症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备注
上述品种及卓巴百合的鳞茎,在西藏均作百合入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枇杷
- 寻骨风
- 鸡头
- 皮哨子
- 九管血
- 风花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黑骨蕨
- 总状土木香
- 杜鹃花果实
- 一匹草
- 披散糖荠
- 鸡腰果
- 枫香脂
- 斑鸠菊
- 大毛红花
- 决明子
- 三楞筋骨草
- 羚羊肉
- 青海防风
- 蒲圻贝母
- 猴闼子
- 参须
- 玉蜀黍根
- 落花生
- 马肠薯蓣
- 钩栲
- 破布叶
- 唇香草
- 长毛风毛菊
- 兰花石参
- 地棠花
- 鸭皂树根
- 蜘蛛抱蛋
- 紫背天葵草
- 穿山龙
- 黑血藤
- 狗枣子
- 树扁竹
- 鸭舌头
- 黄连
- 风毛菊
- 鳙鱼
- 藏青杠
- 玉簪
- 绿茎槲寄生
- 野辣烟
- 柏子仁
- 桂子
- 短毛熊巴掌
- 蝴蝶花
- 石耳
- 鳕鱼
- 天雄
- 南枳椇
- 桑根
- 螃蟹脚
- 清风藤
- 绵羊角
- 鹰爪莲
- 七叶薯
- 长果荜茇
- 土黄连
- 华东瘤足蕨
- 石芥菜
- 竹黄
- 番石榴
- 剪刀股
- 船形乌头
- 鸭皂树皮
- 滴滴花
- 大夜关门根
- 对叶油麻根
- 荷叶蒂
- 荷蒂
- 赤翅蜂
- 苹
- 关白附子
- 老虎须
- 九节风
- 瑞香狼毒
- 金剪刀
- 山梅花根皮
- 马桑根
- 虾蟆胆
- 雪山鼠尾草
- 马铃根
- 牛奶树
- 假蒟叶
- 鸡尾木
- 草木王
- 秋葵
- 野木瓜果
- 黑红菇
- 爬山虎
- 凤凰衣
- 婆罗门皂荚
- 砖子苗
- 野扁豆
- 黄背草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