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蝴蝶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木蝴蝶树皮
拼音注音
Mù Hú Dié Shù Pí
别名
土黄柏、土大黄、千张纸树皮
英文名
Bark of Indian Trumpetflower
出处
出自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oxylum indicum (L.) Kurz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剥取树皮,晒干,切碎。
原形态
木蝴蝶 木乔木,高7-12m。树皮厚,有皮孔。小枝皮孔极多而突起,叶痕明显而大。叶对生;大型奇数二至四回羽状复叶,着生于茎干近顶端,长60-160cm,宽20-80cm;小叶多数,小叶柄长5-10mm,小叶片三角状卵形,长6-14cm,宽4-9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而偏斜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无毛,干后发蓝色。总状聚伞花序顶生,长40-150cm,花梗长约7cm;花萼钟状,长2.2-4.5cm,宽2-3cm,紫色,先商平截,宿存;花冠橙红色,肉质,长3-9cm,钟形,直径5-8.5cm,先端5浅裂,裂片大小不等;雄蕊5,插生于花冠筒中部,伸出于花冠外;花丝基部被绵毛,其中1花丝较短;花盘磊,肉质;花柱长5-7cm,柱头2片开裂。蒴果木质,扁平,阔线形,下垂,长40-120cm,宽5-8.5cm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稍内弯,中间有一条微突出的背缝,成熟时棕黄色,沿腹缝线裂开,果瓣具中肋。种子多数,种子连翅长6-7.5cm,宽3.5-4cm,除基部外,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围。花期7-10月,果期10-12月。
药理作用
对动物的多种实验性炎症,有减轻作用,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。此外,还有强壮、收敛作用,可用以止泻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微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退黄;利咽消肿。主传染性黄疽肝炎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12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'可代黄柏用。2.《广西中药志》:治胃热。3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疗传染性肝炎,退黄。4.《广西中草药》:清热凉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木蝴蝶树皮
拼音注音
Mù Hú Dié Shù Pí
别名
土黄柏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土大黄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千张纸树皮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树皮,秋、冬采取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草药》:"微苦甘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消肿解毒。治传染性肝炎,膀胱炎,咽喉肿痛,湿疹,痈疮溃烂。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可代黄柏用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治胃热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疗传染性肝炎,退黄。"
④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凉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洗。
复方
①治肝炎,膀胱炎:木蝴蝶树皮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②治咽喉肿痛:千张纸树皮。水煎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③治痈疮溃烂,湿疹:木蝴蝶树皮捣烂外敷,或煎水洗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荷
- 鲤鱼皮
- 龙眼核
- 冥楂
- 慕荷
- 红葱
- 醉鱼草
- 苎麻根
- 锥连栎
- 木姜子茎
- 木荷叶
- 九节菖蒲
- 醉针茅
- 雉子筵根
- 蚤休
- 苎麻叶
- 针筒线
- 蜇虫
- 钻秆虫
- 重叶莲
- 木香子
- 木鳖子根
- 棉花壳
- 褐粘褶菌
- 紫青藤
- 鳣鱼
- 鹧鸪血
- 木鳖根
- 密花美登木
- 木芙蓉根
- 毛八角莲
- 密花轮环藤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重唇鱼
- 醉马草
- 苎花
- 五叶壁藤
- 震天雷
- 木蹄
- 假稻
- 木蜡树根
- 毛八角枫
- 醉针茅根
- 雉脑
- 母丁香
- 驴打滚草
- 梅核仁
- 木薯
- 野葡萄藤
- 东风草
- 滇缅古柯
- 黄荆根
- 龙船花
- 牛肝菌
- 木通七叶莲
- 石仙桃
- 莲生桂子花
- 石蝴蝶
- 转心莲
- 篱栏子
- 鹧鸪脚
- 铁蕨鸡
- 蜇砂
- 跌打草
- 苎麻
- 自消容根
- 赭石
- 秦艽
- 重楼
- 走游草
- 丁香蓼根
- 蟅虫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毛五加皮
- 墨旱莲
- 曼陀罗叶
- 驴脂
- 芜菁甘蓝子
- 玉山芎穷
- 马蹄叶
- 慈竹气笋
- 野菱
- 胃友果
- 人面子叶
- 千金花
- 蟾头
- 千金子霜
- 朱砂
- 小罗伞
- 木棉花
- 商陆花
- 对节树根
- 大蕉皮
- 龙眼壳
- 五星蒿
- 川楝子
- 女菀
- 细芦子藤
- 扛板归根
- 石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