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花
《*辞典》:猫花
拼音注音
Māo Huā
别名
蜂糖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蜂糖花、来江藤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猫眯花(《贵州草药》),蜜桶花、蜂蜜果、铁林杆、小白叶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叶上花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野连翘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小叶来江藤的全草。
原形态
常绿半匍匐灌木,新枝被淡黄褐色星状毛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披针形,长3.5~11.5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脏形,全缘,上面光滑,下面被淡褐色茸毛,叶脉显着。花腋生,单一或成对;小苞片2,线状披针形;花萼钟状,5齿裂,上具5棱,长约1.5厘米,被淡褐色的茸毛;花冠漏斗状,长2.5厘米,暗紫棕色,有茸毛,2唇形,下唇平展较短,3裂,上唇较宽而长,2裂;雄蕊4,2强,较花冠为短:花丝下部扁平;花柱线状,柱头单一。蒴果卵圆形,顶端尖,长约1.2厘米;种子小,有膜质延长的翅。花期11~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半阴坡处的石岩缝隙或山坡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江苏等地。
性味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凉,味微苦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,清热止血。治风湿,浮肿,泻痢,黄疸,吐血,心悸,骨髓炎。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痢疾,消浮肿,止咳血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心惊肉跳,烧热不退及呕吐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8钱。
复方
①治泻痢:蜂糖罐根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痨伤咳嗽吐血:鲜蜂糖罐花一两,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③治心惊肉跳:猫花、朱砂、鹰爪风、天麻、酸枣仁,炖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④治风湿、一身浮肿:蜂糖罐、白菖蒲、石菖蒲、艾。等分,煎水洗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⑤治化脓性骨髓炎:蜜桶花根一两,泡酒一斤,日服二至三次,每次10毫升。
⑥治骨内膜炎,破伤风,风湿,跌打:蜜桶花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
⑦治黄疸型肝炎:蜜桶花一两,红糖为引,水煎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⑧治感冒发热:蜜桶花一至三钱,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吕宋果
- 律草
- 漏芦
- 狸尾草
- 毛翠雀花
- 狼尾草根
- 绿豆升麻
- 木虾公
- 木锦鸡儿
- 李
- 美丽胡枝子根
- 梦花
- 母猪草
- 毛莲蒿
- 猕猴梨
- 木棉根
- 猫头鹰
- 木绣球茎
- 磨盘草子
- 毛木树叶
- 烂茶叶
- 毛花点草
- 绿豆芽
- 猫头
- 凉喉茶
- 木荷叶
- 木香花
- 毛冬青
- 木棉皮
- 木竹子皮
- 老白花树皮
- 木蓝
- 米面蓊叶
- 杧果叶
- 美汉草
- 柳杉叶
- 毛叶兔耳风
- 篱栏子
- 绿萼水珠草
- 六月瓜
- 木莲果
- 檰芽
- 芒根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毛毡草
- 牡丹三七
- 亮叶冬青根
- 牡荆茎
- 勒鱼
- 榈木
- 榔榆茎叶
- 毛梾枝叶
- 狼肉
- 猫爪草
- 梨木灰
- 琉璃草根
- 毛足铁线蕨
- 绿花耧斗菜
- 牡蛎
- 绿青
- 木槿皮
- 猫眼草
- 木鳖子
- 芒小米草
- 楼梯草根
- 毛连菜
- 了哥王子
- 牡荆油
- 六轴子
- 冷杉果
- 木香子
- 木麻黄种子
- 栎叶槲蕨
- 毛茄
- 毛茛
- 络石果
- 猫毛草
- 绵参
- 毛桐
- 狸骨
- 毛苦瓜
- 狼杷草
- 毛风藤
- 牦牛角
- 猕猴桃
- 兰草
- 绵三七
- 李根皮
- 柃木
- 梅花刺果
- 棉花杜仲
- 毛刺果藤
- 棱子芹根
- 狼尾巴花
- 簕欓
- 牡荆叶
- 老虎俐根皮
- 木豆叶
- 绵羊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