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草根
《中华本草》:琉璃草根
拼音注音
Liú Lí Cǎo Gēn
别名
倒提壶、展枝倒提壶、大赖毛子、琉璃草
英文名
Root of Divaricate Houndstongue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草料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noglossum divaricatum Steph.ex ldhm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挖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5-100cm。根粗壮,红褐色。茎直立,中空,具肋棱,上部叉状分枝,全株密被向下贴伏的白柔毛。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8-14cm,宽2-4cm,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,两面密生贴伏的短柔毛;茎中上部的叶无柄,狭披针形,锐尖,被灰色短柔毛。聚伞花序分枝,顶峰一及腋生,小花稀疏,集成圆锥状,长达10cm;苞片狭披针形或线形;花梗长达1cm,花后伸长,果期长2-4cm,下弯,密被贴伏柔毛;花萼长2-3mm,5裂,裂片卵形,向下反折,外面密被短柔毛,花后宿存;花冠蓝紫色,长约3mm,5裂,裂片卵圆形,喉部有5个梯形附属物,鳞片状;雄蕊5,短小,着生于花冠简中部以上;子房4裂,花柱肥厚,扁平。小坚果4,卵形,长5-6mm,宽约5mm,密生锚状剌,腹腔部中部以上有卵圆形的着生面。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500的山坡干草地、沙丘、石滩及田边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生物碱及多酚酸(polyphenol acid);地上部分含展枝倒提壶碱(cyanodivaricatin),倒提壶芬碱(cynoglossobhine),缘花倒提壶碱(vindiflorine),展出枝倒提壶种碱(divarine)
性味
淡;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咽喉肿痛;疮疖痈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琉璃草根
拼音注音
Liú Lí Cǎo Gēn
别名
倒提壶、大赖毛子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。春、秋挖根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~80厘米,全株密生白绒毛。茎刚直,叉状分枝。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有柄,长圆状倒披针形,先端钝而具微凸头,基部狭;上部叶无柄,披针形,锐尖。蝎尾状花序牛于茎顶;花紫红色,后变蓝色;萼片花后宿存;花冠径约5毫米,瓣片圆头,基部有鳞片;雄蕊5,短小,着生于花冠筒中部。小坚果倒卵形,长6毫米,密被短钩刺,刺的先端为小锚状。花期5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半固定沙地、平坦沙地及田边、村旁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淡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扁桃体炎,疮疖痈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簕苋菜
- 白鲜皮
- 五色梅花
- 白草根
- 楼梯草根
- 榔榆茎叶
- 灰藋子
- 镰片假毛蕨
- 对叶散花
- 玉簪
- 苦苣
- 荷苞花根
- 山皂角
- 酸水草
- 向日葵花盘
- 蜡瓣花根
- 黄花菜
- 南方荚蒾
- 九头狮子草
- 乌骨藤
- 繁缕
- 郁金
- 单花金丝桃
- 除虫菊
- 枸骨树皮
- 美人蕉根
- 黄芩子
- 木贼
- 细叶藁本
- 香樟
- 齿叶泥花草
- 簕欓
- 刺果甘草
- 参条
- 露兜竻心
- 黄杞叶
- 百部还魂
- 臭梧桐花
- 杏仁防风
- 金花菜
- 小礼花种子
- 蓝树
- 河口莲座蕨
- 白云瓜皮
- 铃当子
- 滇丹参
- 落马衣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华西小石积
- 稗米
- 猴骨
- 小喇叭
- 白鸭肉
- 毛麝香
- 白车轴草
- 古羊藤
- 宜昌荚蒾叶
- 小九节铃
- 厚叶子树
- 白蔹子
- 狭穗鹭兰
- 蛴螬
- 赤阳子
- 水马齿苋
- 牛奶柴
- 粗棕竹根
- 赤地榆
- 花南星
- 阿魏侧耳
- 白苣
- 密花美登木
- 蓬莪术
- 五叶藤
- 半边藕
- 剪夏罗
- 管仲
- 丝绵
- 猪肝
- 兜冠黄共享
- 刺梨子
- 小画眉草
- 秀丽槭
- 榕树果
- 黄毛耳草
- 长毛香科科
- 云南地黄连
- 山乌龟
- 匙羹藤
- 白鸡肫
- 红雀珊瑚
- 刺藦苓草
- 小果野葡萄
- 竻慈姑
- 侧柏叶
- 对叶百部
- 大马哈鱼籽
- 鲟鱼
- 都咸子树皮
- 匙叶黄杨
- 番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