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荆
《*辞典》:牡荆
拼音注音
Mǔ Jīnɡ
别名
黄荆、小荆、楚
性味
实:苦、温、无毒。
叶:苦、寒、无毒。
根:甘、若、平、无毒。
茎:甘、平、无毒。
功能主治
1、白带下。用牡荆子炒焦为末,饮服。
2、小肠疝气。用牡荆子半升,炒熟,加酒一碗,煎开,乘热饮服。甚效。
3、湿痰白浊。用牡荆子炒为末,每服三钱,酒送下。
4、耳聋。用牡荆子泡酒常饮。
叶:
1、九窍出血。用荆叶捣汁,酒调服二合。
2、小便尿血。治方同上。
3、腰脚风湿。用荆叶煮水,熏蒸病人,以汗出为度。
根:各各上风疾。用七叶黄荆根皮、五加根皮、接骨草,等分煎汤,每日饮服适量。
茎:灼疮发热,风牙痛。青盲内障。
荆沥:
1、中风口噤。服荆沥,每次一升。
2、头风头痛。用日取荆沥饮服。
3、喉痹疮肿。取荆沥细细咽服。或以荆一把,水煎服。
4、心虚惊悸,形容枯瘦。用荆沥二升,火上煎成一升六合,分四次服,白天服三次,晚上服一次。
5、赤白痢。久不愈。用荆沥饮服,每日五合。
6、疮癣。用荆沥涂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丽鳞毛蕨
- 梅露
- 柳叶菜
- 牡荆根
- 罗平蓟
- 卵叶寄生
- 木通根
- 米麦麨
- 柳枝
- 毛脉酸模
- 满山红
- 猫肝
- 猫须草
- 凉薯
- 木蜡树叶
- 米面蓊根
- 绵枣儿
- 栗寄生
- 毛蕊老鹳草
- 篱笆竹
- 丽子藤
- 木豆
- 留师蜜
- 毛蕨根
- 乱草
- 牡蛎肉
- 六棱麻
- 罗汉松根皮
- 猫骨
- 柳叶剑蕨
- 栗壳牛肝菌
- 毛瓣绿绒蒿
- 六角英
- 卵叶娃儿藤
- 卵叶水芹
- 木通
- 木通七叶莲
- 米饭花果
- 木香
- 毛叶白粉藤
- 毛叶白粉藤根
- 牡丹藤
- 帘子藤
- 绵萆薢
- 林荫千里光
- 柳兰叶风毛菊
- 毛五加皮
- 亮叶桦皮
- 牡鼠粪
- 玛瑙
- 木莲
- 勒管草
- 卵叶鳞始蕨
- 木达地黄
- 庐山楼梯草
- 柳叶藓
- 膜缘木香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菊苣
- 绵羊血
- 栗柄金粉蕨
- 毛根杜仲
- 罗裙带
- 杧果钉
- 毛叶木通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茎马兰
- 毛血藤
- 满山白
- 猫人参
- 林檎
- 炉甘石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毛赪桐
- 满江红
- 庐山瓦韦
- 庐山石韦
- 毛草龙根
- 木槿叶
- 梅花参
- 美脉藁本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蓼
- 毛麝香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林檎根
- 琉璃枝
- 满江红根
- 六蛾戏珠
- 凉粉藤
- 柳叶斑鸠菊
- 柳花
- 栗子
- 栗花灯心草
- 毛叶黄药
- 毛木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