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叶剑蕨
《中华本草》:柳叶剑蕨
拼音注音
Liǔ Yè Jiàn Jué
别名
肺痨草、石虎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剑蕨科植物柳叶敛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xogramme salicifolia (Makino) Makino[Gymnogramme salicifolia Makino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去须根及叶柄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15-35cm。根茎细弱,长而横走,密被棕褐色、卵状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2-5cm,或近无柄,与叶片同色或下部稍带褐色,基部疏被卵状披针形鳞片,向上光滑;叶片近肉质,披针形,长12-30cm,中部宽1-2cm,有时可达3cm,先端长渐尖,向基部渐变狭,常下延全缘,干后稍反卷;中脉上面平坦,下面隆起,不达顶端,小脉网状无内藏小脉。孢子囊群线形,多少下陷叶肉,通常在10对以上,由中脉两侧各成1行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-1200m的山坡树干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。。主尿路感卵;咽喉肿痛;胃肠炎,狂犬咬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一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用于痨伤咳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亮密网蕨
- 野洋参
- 树头菜
- 大树三台
- 红香树
- 葫芦巴
- 驴骨
- 下田菊
- 小赤麻
- 南瓜须
- 麻鱼胆
- 毛枝卷柏
- 铁树果
- 淡豆豉
- 千金子
- 重唇鱼
- 小南木香
- 白马鬃铃花
- 红轮千里光
- 甜瓜
- 越西川木香
- 瓦楞子
- 木瓜
- 落葵子
- 海鹞鱼尾刺
- 家独行菜
- 大过路黄
- 裂果卫矛
- 黄荆叶
- 九头妖
- 黄斑龙胆
- 小茴香
- 西南鹅掌柴
- 蚯蚓
- 石灰华
- 敦盛草
- 娑罗子
- 天冬
- 斑竹花
- 辣根草
- 野席草
- 鹤顶兰
- 花锚
- 亮叶冬青
- 刺果卫矛
- 蓝叶棵
- 桑沥
- 海参
- 柿蒂
- 蚯疽草
- 星宿菜
- 榆枝
- 白蔻
- 毛木树皮
- 榅桲皮
- 金盏草根
- 白八角莲
- 越橘
- 楸树
- 红头小仙
- 野苋菜
- 扭序花
- 南蛇藤叶
- 刺参
- 红酸七
- 榔榆皮
- 红参
- 黄花倒水莲
- 兖州卷柏
- 白饭树
- 面根藤
- 藜芦
- 白苏叶
- 马尔康水黄连
- 银叶柳
- 闽粤千里光
- 绵羊角
- 滚山虫
- 白三七根
- 大杜鹃
- 马桑寄生
- 山乌龟
- 毛叶白粉藤根
- 海风藤
- 红花锦鸡儿
- 小朴松实
- 豆梨
- 鹿寿草
- 苘麻
- 毛木树叶
- 毛葡萄
- 虎筋
- 牛口涎
- 毛排钱草
- 大头茶果
- 白毛草
- 对马耳蕨
- 毛柴胡
- 蓝叶藤
- 杜鹃花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