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槿叶
《*辞典》:木槿叶
拼音注音
Mù Jǐn Yè
出处
《履巉岩本草》
来源
锦葵科植物本槿的叶片。
性味
①《品汇精要》:"性平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品汇精要》:"主肠风,痢后热渴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能除诸热。滑利能导积滞,善治赤白积痢,干涩不通,下坠欲解而不解,捣汁和生白酒温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疔疮疖肿:木槿鲜叶,和食盐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木槿叶
拼音注音
Mù Jǐn Yè
英文名
Leaf of Shrubalthea
出处
出自《履巉岩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ibiscus syriacus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木槿 落叶灌木,高3-4m。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25mm,被星状柔毛;托叶线形,长约6mm,疏被柔毛;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3-10cm,宽2-4cm,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,先端钝,基部楔形,边缘具不整齐齿缺,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。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,花梗长4-14mm,被星状短绒毛;小苞片6-8,线形,长6-15mm,宽1-2mm,密被星状疏绒毛;花萼钟形,长14-20mm,密被星状短绒毛,裂片5,三角形;花钟形,淡紫色,直径5-6cm,花瓣倒卵形,长3.5-4.5cm,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;雄蕊柱长约3cm;花柱枝无毛。蒴果卵圆形,直径约12mm,密被黄色星状绒毛。种子肾形,背部被黄色长柔毛。花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原产于我国中部各地。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台湾等地,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,完整叶多菱状卵圆形,长3-6cm,宽2-4cm,常具深浅不等的3裂,基部楔形,叶两面均疏被星状毛,叶柄长5-25mm,托叶条形。质脆,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叶含肥皂草素(saponaretin),肥皂草甙(saponarin),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叶黄素(lutein),隐黄质(cryptoxanthin),菊黄质(chrysanthemaxanthin),花药黄质(an-theraxanthin),木槿粘液质(hibiscus-mucilage SL)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心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赤白痢疾;肠风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品汇精要》:主肠风,痢后热渴。2.《本草汇言》:能除诸热。滑利能导积滞,善治赤白积痢,干涩不通,下坠欲解而不解,捣汁和生白酒温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梅花参
- 桃枝
- 腊雪
- 荠苨
- 雷五加
- 鹿耳翎
- 蟛蜞菊
- 篱笆竹
- 鄂西粗筒苣苔
- 榔榆茎
- 羊蹄甲
- 荸荠
- 九节风
- 小三棵针
- 回回蒜
- 牛奶浆根
- 一匹草
- 红叶树子
- 蛾药
- 糯米
- 刺楸
- 牛皮
- 天文草
- 珍珠母
- 软丝藻
- 峨眉蕨贯众
- 降香
- 降真香
- 短叶蹄盖蕨
- 牛心果
- 鸢脑髓
- 花松萝
- 元宝槭
- 野灯草
- 小叶鹅掌柴
- 龙船花根
- 鱼眼草根
- 野兔骨
- 鸡爪槭
- 楸木果
- 丽江独活
- 柔软石韦
- 吐烟花
- 小朴松实
- 漆大姑
- 山莓
- 紫筒草
- 大麻漆
- 黄精
- 布荆
- 落葵
- 金丝矮陀陀
- 大金发藓
- 白英
- 核桃叶
- 山橘
- 继木[檵木]
- 常春藤
- 山苦草
- 撒发
- 露兜竻蔃
- 赤车使者根
- 厚叶牛耳草
- 蒜梗
- 牛眼珠
- 土鳖虫
- 天冬
- 牛泷草
- 接骨风
- 细叶谷木
- 纤枝山柑
- 擘蓝
- 桃耳七
- 头发七
- 茯神木
- 青丝线
- 石珠
- 土红苓
- 钝齿铃子香
- 芒叶小米草
- 牛舌草
- 铁树果
- 烟管蓟
- 野草香
- 红花山牵牛
- 铁扇子
- 白芷叶
- 贯众叶溪边蕨
- 小谷精草
- 蝴蝶花
- 七爪风
- 剑皮树菌
- 蒴藋
- 刷把草
- 黑阳参
- 土密树
- 矮脚枫叶
- 海龙
- 头花猪屎豆
- 赤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