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粉藤
《*辞典》:凉粉藤
拼音注音
Liánɡ Fěn Ténɡ
别名
百解藤、寄山龙、山豆根(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),青藤仔、蛤仔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金线风(《陆川本草》),金锁匙、廿四风藤、山苦参、铲箕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茎、叶。秋后采。
原形态
缠绕藤本。枝草质,纤细,有条纹,无毛。叶盾状着生,阔三角状卵形至卵形,长2.5~6.5厘米,宽1.5~4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近截平或圆形,全缘,薄纸质,两面无毛,掌状脉5~7条;叶柄长1.5~4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序腋生;雄花序系3花组成的小聚伞花序复作穗状花序式排列,每朵雄花有萼片4或5,分离,倒卵形成倒卵状楔形,无毛,花瓣合生成杯状,聚药雄蕊稍伸出;雌花序系小聚伞花序作总状花序排列,每朵雌花有萼片2,近圆形,花瓣2,大小不等,子房无毛,柱头裂片粗厚,核果近球形,长约3.5毫米,宽约3毫米。花果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疏林或灌丛中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根:泻肝火,解热毒,消炎。治一般喉痛,白喉,小儿胎毒,风火牙痛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:凉喉,止咳。茎:止咳,祛痰,利大便。叶:治喉痛,腹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甜石榴
- 吊兰
- 紫藤子
- 假黄麻
- 半圆盖阴石蕨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大千生
- 葛花
- 白沙虫药
- 吊灯花
- 白花猪母菜
- 香油罐
- 庐山石韦
- 美穗草
- 土白芨
- 鸡肠狼毒
- 井口边草
- 金色狗尾草
- 牛嗓管
- 苹果皮
- 玉米
- 雁肉
- 芭茅果
- 狸尾草
- 黄瓜皮
- 甜叶菊
- 白蒿花
- 桂花枝
- 鱼胆草
- 藏红花
- 郁金
- 毛贯众
- 黑石耳
- 干檀香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紫堇花
- 鹅肠草
- 水枇杷
- 马尾伸筋
- 鹿藿根
- 佩兰
- 红花栝楼
- 飞来蓝
- 水前草
- 地枫皮
- 红孩儿
- 大红袍
- 迎春花叶
- 黄颔蛇骨
- 老鼠耳
- 小紫金牛
- 一支箭
- 苦碟子
- 块茎糙苏
- 多脉鹅耳枥
- 金橘
- 地下明珠
- 羊脬
- 粉绿藤
- 叶上花
- 地精草
- 楸木果
- 狗尾草
- 黄河裸裂尻鱼
- 牛肝菌
- 壁钱幕
- 冬葵根
- 山棯叶
- 岳桦
- 癣草
- 马银花
- 知母
- 菝葜叶
- 芦根
- 鹧鸪脚
- 鳜鱼
- 鸡蛋果
- 枪刀药
- 麦角
- 蜂药
- 柠檬皮
- 井边草
- 山荷叶
- 象头花
- 三叉苦
- 麻牛膝
- 醉魂藤
- 雉脑
- 鲎胆
- 竹柏根
- 路边姜
- 半枫荷叶
- 广西过路黄
- 石珠
- 挖耳草
- 五月茶
- 籼米
- 大腹皮
- 鸮
- 紫荆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