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香科科
《中华本草》:庐山香科科
拼音注音
Lú Shān Xiānɡ Kē Kē
别名
双判草、野荏荷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庐山香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ucrium pern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庐山香科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高0.6-1m,密被白色下弯的短柔毛。叶具短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3.5-5.3cm,两面被微柔毛,下面脉上与叶柄被白色稍弯曲的短柔氇。假穗状花序腋生及顶生;苞片卵形;花具细梗;花萼钟状,喉部内具毛环,二唇形,上唇中齿极发达,近圆形,2侧齿长不及中齿之半,下唇2齿三角状钻形,二齿间弯缺裂至喉部;花冠白色,或带红晕,筒稍伸出,檐部单唇形,唇片与筒成直角,中裂片特发达,椭圆状匙形,内凹,最后一对裂片近三角形;雄蕊超过花冠筒一半以上;花盘盘状,全缘。小坚果倒卵形,具网状雕纹,合生面不达小坚果全长1/2。花期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及原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三萜类化合物;庐山香科素(teupernin)A、B、C、D,山藿香定(teucvidin),黄花石蚕素(teuflin),高山香科素(montanin)D,林石蚕素(terscorodonin)等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肝活血。主肺脓疡;小儿惊风;痈疮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丽风毛菊
- 壶卢子
- 黄花夹竹桃叶
- 甘青铁线莲
- 何首乌
- 杯苋
- 薄叶卷柏
- 蝙蝠葛根
- 盐肤木
- 乌毛蕨贯众
- 杜父鱼
- 矩形叶鼠刺
- 木莲
- 复叶耳蕨
- 鹅蛋壳
- 灯盏细辛
- 复叶葡萄叶
- 狗牙根
- 五味子
- 毒根斑鸠菊
- 鹅脚板根
- 凫羽
- 胆木
- 罗锅底
- 丁锅树叶
- 刀豆根
- 赤麻
- 苦瓜藤
- 梨果榕
- 小叶蛇总管
- 扁担蒿
- 窝儿七
- 地骷髅
- 美商陆
- 马钱子
- 山橘
- 猴头菌
- 刻裂紫堇
- 杠香藤
- 宜昌荚蒾叶
- 鸭舌鱼鳖
- 蜗牛
- 黑阳参
- 蝙蝠葛叶
- 豹骨
- 山慈姑叶
- 三丫苦叶
- 三叶茶
- 淡竹叶
- 狗毛
- 大鱼鳔花
- 大一枝箭
- 松香
- 葱白
- 石蒜
- 垂花胡枝子
- 巴山虎
- 琉璃草果实
- 南枳椇
- 乌桕
- 贵州獐牙菜
- 六月寒
- 葛上亭长
- 肉桂油
- 党参
- 四川澄茄子
- 红牛皮菜
- 大香附子
- 枳椇木皮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鸟不企
- 刺楸
- 柏子仁
- 叶下珠
- 大头菜子
- 亮叶冬青根
- 黄背草苗
- 豆油
- 苦地胆根
- 榛蘑
- 七里香
- 石香葇
- 鲤鱼血
- 蓝花棘豆
- 雪药
- 苹婆
- 蜇虫
- 鳗鲡鱼骨
- 羊角拗
- 罗布麻
- 亮菌
- 老鼠吹箫
- 棉子油
- 小三棵针
- 阴地蕨
- 小灵丹
- 沙枣花
- 高山大黄
- 木荷
- 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