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香科科
《中华本草》:庐山香科科
拼音注音
Lú Shān Xiānɡ Kē Kē
别名
双判草、野荏荷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庐山香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ucrium pern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庐山香科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高0.6-1m,密被白色下弯的短柔毛。叶具短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3.5-5.3cm,两面被微柔毛,下面脉上与叶柄被白色稍弯曲的短柔氇。假穗状花序腋生及顶生;苞片卵形;花具细梗;花萼钟状,喉部内具毛环,二唇形,上唇中齿极发达,近圆形,2侧齿长不及中齿之半,下唇2齿三角状钻形,二齿间弯缺裂至喉部;花冠白色,或带红晕,筒稍伸出,檐部单唇形,唇片与筒成直角,中裂片特发达,椭圆状匙形,内凹,最后一对裂片近三角形;雄蕊超过花冠筒一半以上;花盘盘状,全缘。小坚果倒卵形,具网状雕纹,合生面不达小坚果全长1/2。花期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及原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三萜类化合物;庐山香科素(teupernin)A、B、C、D,山藿香定(teucvidin),黄花石蚕素(teuflin),高山香科素(montanin)D,林石蚕素(terscorodonin)等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肝活血。主肺脓疡;小儿惊风;痈疮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卵叶寄生
- 柳杉
- 柳枝
- 榄仁树子
- 龙眼叶
- 芜菁子
- 六角英
- 齿叶草
- 兔肉
- 羊皮
- 建兰花
- 水晶兰
- 山胡椒根
- 鷃
- 木瓜枝
- 小黄树
- 滴血根
- 大独叶草
- 血当归
- 九牛力
- 椰子瓤
- 合血香
- 樗鸡
- 生瓜
- 银不换
- 野罂粟壳
- 紫云英
- 狗狗秧
- 矩叶大青
- 葱须
- 枇杷叶
- 梁王茶
- 东风螺壳
- 野苦荬菜
- 阴香皮
- 石腊竹
- 红靛
- 石头菜
- 牌楼七
- 鸡挂骨草
- 砂漏芦根
- 迭裂黄堇
- 痰药
- 新裂耳蕨
- 红须须
- 白仙茅
- 杜鹃兰
- 煨姜
- 白芷叶
- 獭胆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薜瓣
- 红花雪莲花
- 翅卫矛
- 松根
- 松球
- 漆树根
- 云南美登木
- 吉祥草
- 过岗龙
- 藏羚角
- 八角莲
- 黄唇鱼心
- 粘鱼须
- 天花粉
- 雷五加
- 鳢鱼
- 野辣蓼
- 李根
- 沼地马先蒿
- 小红袍
- 羖羊角
- 蓝猪耳
- 砂仁壳
- 海底柏
- 桂花
- 丁香枝
- 卵叶鳞始蕨
- 圆萼刺参
- 生姜皮
- 红皮
- 青棉花藤根
- 蜣螂
- 茨菇草
- 毡盖木耳
- 糖橘红
- 荷莲豆菜
- 大木通
- 山牛毛毡
- 血余
- 甘遂
- 龙须眼子菜
- 苋根
- 蜈蚣旗根
- 粗叶卷柏
- 尼泊尔鸢尾子
- 臭苜蓿根
- 辐射石豆兰
- 玫瑰茄
- 花叶竹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