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靛
《中华本草》:红靛
拼音注音
Hónɡ Diàn
别名
岩紫苏;白花紫苏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根或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eus esquirolii(Levl.)Dunn[Calamintha esquirolii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毛萼鞘蕊花,直立或上升草本,高15-45cm。基部木质化;茎四棱形,被微柔毛。叶对生;‘叶柄长1-2.5cm,密被微柔毛;叶片卵圆形或近心形,长2-5cm,宽1-4cm,先端钝,基部浅心形,边缘具粗圆齿,近肉质,两面被微柔毛。轮伞花序多花,具醒,多数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长达15cm;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;花萼卵状钟形,长约2.5mm,外面密被微柔毛,果进增大,长达5-6mm,萼齿5,近等长,三角形,后齿较前2齿宽;花冠紫色或紫蓝色,长约1.5cm,外面被疏微柔毛和腺点,上唇浅4裂,外反,长约4mm,下唇长达6mm,舟形;雄蕊4,内藏花丝基部近合生包围花柱基部;花柱内藏;柱头2浅裂;花盘前方膨大。小坚果近圆形,黑色,光滑。花期9-11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1800m的石山、山谷岩旁或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贵州和云南东南部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毛萼鞘蕊花素(esquinolin)B、C、D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和卡里欧醛(cariocal)等。[br]茎叶含毛萼鞘蕊花素(esquinolin)A,对映16β,17-贝壳杉二醇(ent-kauran-16β-,17-diol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cid)和β-谷甾醇 (β-sitosterol)等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表;祛痰止咳;接骨;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肺痈;劳嗽咯血;跌打骨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粱米
- 银毛委陵菜
- 问题特
- 胡葱
- 牵牛子
- 马尿泡
- 地红子根
- 雉子筵根
- 小叶桑
- 黄开口
- 猴头菌
- 白花蛇舌草
- 西藏水黄连
- 井边茜
- 白杨叶
- 越瓜
- 穿地龙
- 白芷
- 水虱草
- 刀豆根
- 厚朴
- 透明草
- 糙叶五加
- 刺梨根
- 石楠
- 黄麻子
- 金丝杜仲
- 白升麻
- 蓝花绿绒蒿
- 核桃叶
- 铁牛钻石
- 双色龙胆
- 白苏子油
- 菜蓟
- 丝瓜
- 地胆
- 蜻蜒兰
- 砗磲肉
- 长瓣马铃苣苔
- 威灵菊
- 茶子心
- 虎皮楠
- 地锦
- 绛梨木叶
- 尖耳贯众
- 大叶钩藤
- 柠条根
- 寻骨风
- 六月雪叶
- 托里贝母
- 山柑算盘子
- 韭菜
- 桂子
- 野樱桃
- 山楂
- 黄花参
- 小獐毛
- 毛蜂斗草
- 通泉草
- 类梧桐
- 满山白
- 带叶报春花
- 地绵绵
- 爬藤榕
- 地柏
- 湖北麦冬
- 老鸦胆叶
- 红花点地梅
- 白猪鼻孔
- 旱水仙根
- 梨木皮
- 毛千屈菜
- 竹节参
- 黄柏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圣罗勒
- 海萝
- 大黑头草
- 鹤顶兰
- 白叶藤
- 黄三七
- 空心柳
- 茨黄连
- 百解马兜铃
- 白杨枝
- 毛莸
- 蘽根
- 毛轴莎草
- 臭油果
- 白柳
- 带鱼
- 水龙胆草根
- 牛角瓜
- 白背小报春
- 土荆皮
- 泡桐
- 金线兰
- 厚皮香花
- 单头紫菀
- 厚朴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