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木通
《中华本草》:花木通
拼音注音
Huā Mù Tōnɡ
英文名
Stem of False tomentoseanther Clematis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茎藤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 Finet et Gagnep.采收和储藏:8-10月采收,刮去外皮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假须蕊铁线莲,木质藤本,长约1m。幼枝被柔毛。当年生枝基部有芽鳞,鳞片卵状三角形,长4-5mm,深棕色,外层鳞表面无毛,边缘有绢状柔毛,内层鳞片全被柔毛。叶对生,二回三出复叶;叶柄长3-7cm,幼时被毛,后脱落无毛;小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,长2-5cm,宽1-3cm,先端尾状渐尖,边缘常有1-2对牙齿或3裂,幼时两面微被柔毛,后脱落无毛,小叶柄长0.3-1.2cm。两性花,单生叶腋,稀有2花束生,花梗长2.5-7cm,顶端微有毛,无苞片;萼片4,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-3cm,宽6-10mm,淡紫红色或紫黑色,钟状,外面被稀疏柔毛或近无毛,内面被绒毛,边缘密被淡黄色绒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为萼片之半,花丝宽线形,长约1cm,宽1.5-2.5mm,上部及药隔背面被密毛,基部无毛,花药黄色;心皮多数,与雄蕊等长,被淡黄色绢状毛。瘦果狭卵形,被金黄色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700-4300m的溪边、山沟、疏林下或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形状
性装鉴别 茎藤圆柱形,表面粗糙,棕褐色,节稍大,枝条基部可见深棕色鳞片,鳞片外层稍光滑,内层有绒毛,质硬,断面木部占大部分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归心;小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下乳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湿热淋证;久痢;口舌生疮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花木通
拼音注音
Huā Mù Tōnɡ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木质茎。8~10月采收,刮去外皮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。叶对生;2回3出复叶;小叶卵形,边缘有少数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被稀疏短柔毛。花腋生;花被片4,花瓣状,白色。瘦果多数,有宿存的羽毛状花柱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。分布西藏。
性味
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。治水肿,膀胱炎,尿道炎,口舌生疮,久痢脱肛,乳汁不通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胡桃青皮
- 红黑二丸
- 上山龙
- 鹿草
- 胡葱
- 墨旱莲
- 岩凤尾蕨
- 樱桃水
- 海白石
- 胡颓子根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油柑虫节
- 油茶
- 仰天钟根
- 蚤休
- 油茶叶
- 秋葡萄茎
- 皂荚根皮
- 醋林子
- 海金沙根
- 海红豆
- 勒管草
- 满山白
- 青琅玕
- 红萆薢
- 胡桃枝
- 红鸡踢香
- 野牡丹根
- 马骝卵
- 兰香草
- 枣树根
- 麦角
- 大花活血丹
- 牛心补
- 蓝花子
- 臭黄荆根
- 山马兰
- 木瓜核
- 狗牙根
- 八月札
- 鄂西天胡荽
- 羚羊肉
- 旱芹
- 跌打老
- 蓝叶棵
- 回回蒜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雀瓮
- 澄茄子
- 秦岭冷杉
- 千里马
- 家独行菜
- 岩山枝
- 扇叶人字果
- 牛耳枫根
- 文蛤肉
- 藤本夜关门
- 苕叶细辛
- 盾叶薯蓣
- 菊芋
- 鸭公青
- 千叶独活根
- 蔷薇叶
- 紫香薷
- 隆萼当归根
- 香排草
- 铜锤草根
- 海莲果
- 荜澄茄
- 黑皮跌打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川乌头
- 珠子参
- 土牡蛎
- 獐牙菜
- 野辣烟
- 茜草
- 野芝麻根
- 山桂花
- 黄杨叶
- 扶桑花
- 莸叶醉鱼草
- 天香炉
- 橄榄
- 伏毛山豆根
- 槐花
- 绢毛菊
- 金花菜
- 披针叶兔耳风
- 无花果
- 木通根
- 苍蝇草
- 天目木姜子
- 炙红芪
- 猕猴桃根
- 卷毛耳草
- 长梗千里光
- 斑蝥
- 天山雪莲花
- 露兜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