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叶汁
《中华本草》:桑叶汁
拼音注音
Sānɡ Yè Zhī
别名
桑滋干、桑叶滋、桑脂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鲜叶的乳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采收和储藏:性状鉴别 鲜品为白色乳汁,略有粘稠性。气微,味微甘;淡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生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 处,多为人工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性味
苦;性微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肝明目;消肿解毒。主止赤肿痛;痈疖;瘿瘤;蜈蚣咬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或点眼。
复方
①治小石疖(今人呼为扎马疔):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,点上。 (《经验单方》)②消瘿瘤: 蝌蚪一钱,蛇蜕(泥球包,缎为末)三分,鬼馒头滋干一钱,桑滋干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三分,麝香一分。共为细末,饭和捣为锭。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,以鸡翎搽患处。(《王秋泉家秘》)③治乳痈:用桑叶(不拘头二叶),摘去半段,取后半段脂三分,黄柏八钱,水煎干,止用三分,饭锅蒸一次;夜露一宿,涂患处,能收口。(《集听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解蜈蚣毒。2.《本草拾遗》:研取白汁,合金疮,又主小儿吻疮。3.《纲目拾遗》:天丝入眼,以此点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桑叶汁
拼音注音
Sānɡ Yè Zhī
别名
桑叶滋、桑脂、桑滋干(《纲目拾遗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,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性微寒,味苦。"
功能主治
治痈疖,瘿瘤,外伤出血,蜈蚣咬伤。
①《别录》:"解蜈蚣毒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研取白汁,合金疮,又主小儿吻疮。"
③《纲目拾遗》:"天丝入眼,以此点之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涂敷或点眼。
复方
①治小石疖(今人呼为扎马疔):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,点上。(《经验单方》)
②消瘿瘤:蝌蚪一钱,蛇蜕(泥球包,煅为末)三分,鬼馒头滋干一钱,桑滋干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三分,麝香一分。共为细末,饭和捣为锭。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,以鸡翎搽患处。(《王秋泉家秘》)
③治乳痈:用桑叶(不拘头二叶),摘去半段,取后半段脂三分,黄柏八钱,水煎干,止用三分,饭锅蒸一次;夜露一宿,涂患处,能收口。(《集听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锈
- 山辛夷
- 湿鼠曲草
- 鹅血
- 翠雀花
- 土丁桂
- 雀瓮
- 雀榕根
- 华东瘤足蕨
- 麦门冬
- 白芥子
- 黔桂醉魂藤
- 白珠树
- 通城虎
- 裂叶心翼果
- 天韭
- 滇姜三七
- 山苍子叶
- 杏花
- 天文草
- 牛心果
- 红牛皮菜
- 檵花叶
- 豪猪肉
- 榕树
- 骨把
- 林背子
- 乌蛇胆
- 红葱
- 狸尾草
- 虫牙药
- 苏木蓝
- 沙地柏
- 虎牙
- 铁破锣
- 柏子仁
- 大树跌打
- 润鳞鳞毛蕨
- 盐肤木根皮
- 雪山甘草
- 蒲蒻
- 草木王
- 血满草
- 苦艾
- 卵叶贝母兰
- 黑蒴
- 黄稔根
- 仙人掌
- 女金芦
- 云南美登木
- 问荆
- 大黄
- 翅茎蜂斗草
- 刀口药
- 太阳针
- 塔黄
- 红旱莲
- 山绿茶
- 土人参
- 龙齿
- 刺针草
- 蝇子草
- 楮皮间白汁
- 川桂
- 衣鱼
- 麒麟尾
- 葱白
- 肺形草
- 火炭母草
- 三叶委陵菜根
- 天蓬子根
- 铜锤草根
- 壁钱
- 獭肝
- 骆驼蹄瓣
- 岩指甲花
- 岩胡椒
- 水百合
- 猪肝
- 山桃树皮
- 叶天天花
- 一枝黄花
- 苦楝寄生
- 岩梭花
- 赤雹
- 叶上果根
- 岩豆
- 红花点地梅
- 小花清风藤根
- 云香草
- 车桑仔叶
- 醋糟
- 叶上珠根
- 岩莴苣
- 蜥蜴
- 圆叶野扁豆
- 圆叶锦葵
- 岩椒草
- 长果山橙
- 圆叶乌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