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毛草
《中华本草》:红毛草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Cǎo
别名
地韭菜、天芒针、地蓝花、鸭舌头、地潭花、山海带、红茅草、竹叶草、百日晒、肉草、七月一枝花、小号鸡舌癀、细竹壳菜、血见愁、红竹壳菜、细竹田、鸡舌草
英文名
Herb of Nakedflower Murdannia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rdannia malabaricum (L.) Bruckn.[Commelina nudiflora L.;Aneilema malabaricum(L.)Mer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裸花水竹叶,为多年生草本。高5-30cm。须根发达。茎丛生,横卧,肉质,节处生不定根,节间明显,带紫色。单叶互生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3-10cm,宽约1cm,先端渐尖,基部成鞘抱茎,上面深绿色,下面有时有紫色斑点。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状;总苞片条形至披针形,比叶短;苞片早落;花梗细,长约4mm;萼片3,长圆形,长约4mm,子室,每室有2颗种子。种子褐色,表面疏生大的窝孔。花期8-9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600m的溪边、水边和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凉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清肺热;凉血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咳血;吐血;咽喉肿痛;目赤肿痛;疮痈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天宝本草》:化痰清火,止血。能清三焦火,去瘀生新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清热,止咳。治吐血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肺热,行血,消肿毒。治咳嗽吐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毛草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Cǎo
别名
竹叶草、百日晒、肉草、七日一枝花、鸭舌头、小号鸡舌癀、细竹壳菜、血见愁[广西]
来源
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裸花水竹草Murdannia nudiflora (L.) Brenan[Aneilema malabaricum (L.) Merr.; A. nudiflorum (L.)Wall. non R. Brown]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,凉血止血。用于肺热咳嗽,咳血,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肠炎。外用治疮疖红肿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毛草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Cǎo
别名
地韭菜(《天宝本草》),天芒针(《福州草药》),地蓝花、鸭舌头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地潭花、山海带(《重庆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为多年生草本。须根发达。茎丛生,横卧,肉质,节处生不定根,节部明显,节间微带紫色,分枝多。叶互生,略肉质;线状披针形,长3~10厘米,宽1厘米左右,上面深绿色,下面两侧有时具紫色斑点,全缘,边缘紫红色;具叶鞘,抱茎节,鲜紫红色,边缘有刚毛。为总状形聚伞花序,生于枝顶或顶端叶腋,花直径1.2厘米;花萼3,长卵形,先端略尖,绿色;花瓣3,倒卵圆形,较萼片长1/3,蓝紫色;雄蕊6,其中2枚发育,花药黑色,1枚仅有花丝,3枚退化,其花丝略短,顶部成扁平的小蝶形花药,黄色,所有花丝均有蓝紫色长毛;子房3室,每室2个胚珠。果实每室有种子2粒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潮湿的沟边及荒地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①《天宝本草》:"性温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淡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肺热,消肿毒。治肺热咳嗽吐血,乳痈,肿毒。
①《天宝本草》:"化痰清火,止血。能清三焦火,去瘀生新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热,止咳。治吐血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肺热,行血,消肿毒。治咳嗽吐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乳痈红肿:红毛草、野菊花叶、水苋菜、芙蓉叶、马蹄草。共捣绒包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罂粟壳
- 洪连
- 海莲果
- 水苦荬
- 淫羊藿根
- 肾子草
- 旱柳
- 红木耳
- 疏叶香根芹
- 省沽油
- 水朝阳草
- 水紫菀
- 芸苔子
- 药茴香
- 厚叶素馨
- 羊角草
- 艳山姜
- 芸薹子
- 茵陈蒿
- 厚朴果
- 和合草
- 忽布筋骨草
- 羊肌藤
- 羊肚菜
- 羊角藤
- 东廧子
- 药用狗牙花
- 候风藤
- 萤火
- 华东膜蕨
- 厚叶旋蒴苣苔
- 护心胆
- 羊角扭
- 羊角拗
- 翼核果
- 芫花
- 莺
- 薏苡根
- 五色梅根
- 厚皮香花
- 和他草
- 羊胰
- 高山大黄
- 化金丹
- 蝇子草
- 华南紫萁
- 合欢皮
- 壶卢
- 羊屎条花
- 蛇藤
- 红麸杨
- 豆梨
- 蒲公英
- 早禾树
- 鹰不扑
- 香叶子
- 鸭
- 虎牙
- 蟛蜞菊
- 独角芋
- 蚌
- 铁棒锤茎叶
- 白豆蔻
- 扁豆
- 甘露子
- 鼍肉
- 扁秆藨草
- 葱叶
- 紫背天葵草
- 青龙藤
- 黄蜀葵根
- 甘蓝
- 苔水花
- 野京豆
- 半边苏
- 香面叶
- 紫花堇菜
- 白豆蔻壳
- 鲨鱼骨
- 跌破勒
- 鸭公青
- 酸水草
- 豆叶七
- 炮仗花
- 破牛膝
- 驼乳
- 霸王七
- 脾寒草
- 蒲桃
- 梅叶
- 笔仔草
- 白杨树
- 盆架树
- 指天蕉
- 杯菊
- 香蒲
- 铁栏杆
- 香排草
- 白细辛
- 肥皂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