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风丹
《中华本草》:石风丹
拼音注音
Shí Fēnɡ Dān
别名
石凤丹、兰花草、虎头蕉、石蕉、溪蕉、高杆竹叶兰、山合菜、观音竹、追风草、碎米兰、一根香、山石竹、细芭蕉、小芭蕉
英文名
Herb of Tall Rattlesnake Plantain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odyera procera (Ker- Gawl.) Hook.[Neottia procera Ker-Gaw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高斑叶兰,多年生草本,高25-80cm。根茎短。茎直立,无毛。叶大而厚,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8-15cm,宽2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。总状花序似穗共,长7-15cm,花稠密;苞片膜质,约与花等长;花小,白色而淡绿,直径约3mm,芳香;萼片卵形,长约2mm;花瓣较狭,匙形,唇瓣囊状,内面有柔毛,先端钝,外反,内有2枚胼胝体;合蕊柱短而阔,蕊喙2裂,和蕊柱等长,花药卵状三角形;子房无毛。蒴果纺锤形。花期春、夏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溪涧湿地,或附生于石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株长15-80cm。根茎短,有数条根。根弯曲而相互纠结,表面有黄柔毛,质较韧。茎圆柱形,黄绿色,无毛。叶多皱缩,棕黄色或带绿色,展平后呈宽披针形或矩圆形,长8-15cm,宽2-5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而成叶柄,长3-7cm,基部鞘状抱茎,全缘,具平行脉。气微,味辣。
性味
苦;辛;温
归经
肝;肺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行气活血;止咳平喘。主风寒湿痹;半身不遂;瘫痪;跌打损伤;咳喘;胃痛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养血,舒肝,益气,滋肾。入筋祛风,入骨除湿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关节疼痛,风湿麻痹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石风丹
拼音注音
Shí Fēnɡ Dān
别名
石凤丹、兰花草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的全株。冬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粗纤维状。茎高30~90厘米,通常多叶。叶大而厚,矩圆形,长8~15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成长而厚的柄,最上部的退化为鞘状苞片。穗状花序稠密,长7~15厘米;苞片膜质,约与花等长;花小,白色而淡绿,直径约3毫米,芳香;萼片卵形,长约2毫米;花瓣较狭,匙形,唇瓣囊状,内面有柔毛,先端钝,外反,内有硬凸体2枚。蒴果纺锤形。花期春、夏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溪涧湿地,或附生于石壁上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广东等地。产于四川。
形状
干燥全株,根数条,灰棕色,弯曲而互相纠结,表面被黄绵毛,质较韧。叶片矩圆状披针形,棕黄色,或带绿色,皱缩,质韧而不易破碎。气无,味辣。
性味
苦辛,温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性温,味苦,无毒。"
②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:"性温,味苦辛。"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养血舒筋。治风寒湿痹,半身不遂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养血,舒肝,益气,滋肾。入筋祛风,入骨除湿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关节疼痛,风湿麻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注意
《成都中草药》:"孕妇忌用。"
复方
治半身不遂:石风丹、红活麻、红牛膝,炖牛肉服。(《成都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山花椒
- 华南舌蕨
- 沙蓬
- 厚叶素馨
- 算盘子
- 石蟹
- 华山矾
- 莎木面
- 蛇头细辛
- 蛇头草
- 疏叶当归
- 石蚕
- 水银
- 算盘子叶
- 石刁柏
- 石栗
- 石椒草
- 华凤仙
- 石霜
- 石面枇杷
- 回回豆
- 粟奴
- 忽布筋骨草
- 胜红蓟
- 狮子尾
- 蛇含
- 华东膜蕨
- 石蕊
- 砂茴香
- 水鬼蕉叶
- 沙枣胶
- 石决明
- 水豆瓣
- 算盘七
- 麻黄根
- 石蝴蝶
- 石青菜
- 粟米泔汁
- 肾经草
- 旱水仙根
- 石南藤
- 厚叶贯众
- 石羊菜
- 肾子藤
- 肾蕨
- 石灰
- 石荠苎
- 舒筋草
- 深山不出头
- 木防己
- 蛇含石
- 石蜐
- 华青皮木
- 砂生槐
- 莎草蕨
- 石南实
- 挖耳草根
- 石芫茜
- 核子木
- 苏土藁本
- 舒戛千里光
- 瘦风轮
- 厚叶川木香
- 露蜂房
- 石莽草
- 华中五味子
- 赤翅蜂
- 阿魏侧耳
- 玉簪花
- 大狗尾草
- 大叶狼豆柴
- 大叶楠根
- 南山藤
- 拟囊果芹
- 扭子菜
- 东风草
- 百味叶
- 滇缅古柯
- 凤尾蕉叶
- 敦盛草
- 凤尾贯众
- 百合子
- 豆豉姜
- 淡菜
- 牛马藤
- 大铜钱菜
- 胆汁
- 大叶仙茅
- 菜头肾
- 牛奶菜
- 五气朝阳草
- 冬凌草
- 拟进里香
- 大麦醋糟
- 冬葵
- 杜松实
- 小叶地不容
- 松木皮
- 瓢瓜
- 牛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