虱婆草
《中华本草》:虱婆草
拼音注音
Shī Pó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石龙尾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mnophila sessiliflora (Vahl)Bl,[Hot-toinia sessiliflora Vahl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-40cm。茎常丛生,通常被多细胞柔毛。叶5-8枚轮生;无柄;叶片轮廓长卵形至披针形,长0.5-2.5cm,二型,沉水者羽状丝裂,气生者羽状深裂或羽状半裂,背面有腺点。花无梗或近无梗;花萼钟状,长5-7mm,疏被毛,有腺点,萼齿5枚,三角状钻形,略长于萼筒;花冠紫红色,筒状,长达12mm,内面疏被毛;雄蕊4,内藏,药室全发育而分离;花柱先端下弯。蒴果长圆状卵形,长约4mm,4裂。花、果期7月至资助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塘、沼泽、水田或路旁、沟边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消肿解毒;杀虫灭虱。主烧烫伤;疮疖肿毒;头虱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岗荚
- 獭肝
- 半春莲
- 益母草花
- 刺蓼
- 杧果树皮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蚂蝗七
- 粉萆
- 荛花
- 天目琼花
- 过江龙子
- 野香橼花
- 麂子草
- 广枣
- 白英
- 西北莸
- 松打七
- 鲱鱼籽
- 麻羊藤
- 海金沙根
- 贯众
- 黑老虎
- 樟柳头
- 铁扇子
- 海狸香
- 刺蒺藜
- 花椒
- 北细辛
- 赤杨
- 何首乌
- 长叶实蕨
- 鸡树条
- 岗边菊
- 紫花一炷香
- 公英叶风毛菊
- 绿花独活
- 山紫菀
- 绿笋片
- 牛舌头
- 水八角
- 变叶美登木
- 山莴笋
- 羊角参
- 五气朝阳草
- 野山芝麻
- 鸭脚木叶
- 山核桃皮
- 乌榄核
- 岩败酱
- 鸭跖草
- 野槟榔
- 川滇桤木
- 白背三七茎叶
- 紫薇
- 河豚
- 黑种草
- 吹云草
- 秦艽
- 白辣蓼
- 紫苏
- 鳗鲡鱼血
- 三叉苦
- 紫金标
- 矮脚苦蒿
- 节节花
- 醉魂藤
- 倒挂金钩
- 地贵草根
- 蛇胆草
- 光刺长突球
- 豆梨
- 乌金草
- 毛花洋地黄
- 总状绿绒蒿
- 石松子
- 刺玫
- 大细辛
- 新疆藜芦
- 鸽卵
- 兴木蒂那布
- 绢毛苣
- 一窝鸡
- 双参
- 佛葵
- 狗胆
- 柱果木榄叶
- 佛杜树
- 山木通
- 排钱草
- 香皮树
- 泥鳅滑液
- 臭梧桐
- 豆麻
- 舌状蜈蚣藻
- 地苏木
- 护心胆
- 粉团花
- 狼尾草根
- 斑叶堇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