虱婆草
《中华本草》:虱婆草
拼音注音
Shī Pó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石龙尾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mnophila sessiliflora (Vahl)Bl,[Hot-toinia sessiliflora Vahl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-40cm。茎常丛生,通常被多细胞柔毛。叶5-8枚轮生;无柄;叶片轮廓长卵形至披针形,长0.5-2.5cm,二型,沉水者羽状丝裂,气生者羽状深裂或羽状半裂,背面有腺点。花无梗或近无梗;花萼钟状,长5-7mm,疏被毛,有腺点,萼齿5枚,三角状钻形,略长于萼筒;花冠紫红色,筒状,长达12mm,内面疏被毛;雄蕊4,内藏,药室全发育而分离;花柱先端下弯。蒴果长圆状卵形,长约4mm,4裂。花、果期7月至资助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塘、沼泽、水田或路旁、沟边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消肿解毒;杀虫灭虱。主烧烫伤;疮疖肿毒;头虱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穗花杉叶
- 石风车子叶
- 砂茴香子
- 石螃蟹
- 石珠
- 四川山矾
- 石决明
- 色赤杨
- 山茶根
- 碎兰花根
- 三七花
- 石莽草
- 黄花香
- 扶芳藤
- 鱼鳔
- 屎咕咕
- 石蝉草
- 小画眉草
- 苏铁花
- 蛇含石
- 柳叶
- 莳萝子
- 三匹叶
- 索骨丹
- 石萝藤
- 神香草
- 省雀花
- 舒筋草
- 碎骨红
- 石吊兰
- 蒒实
- 莳萝苗
- 石菖蒲花
- 石头菜
- 石风丹
- 多穗石柯
- 红马蹄草
- 红骨参
- 九管血
- 黄毛榕
- 小金发藓
- 红铧头草
- 白背小报春
- 刺南蛇藤
- 胡颓子
- 红花酢浆草
- 胡麻花
- 蚕豆壳
- 上山虎
- 红背叶
- 红缘层孔菌
- 红花雪莲花
- 柿漆
- 红须须
- 红靛
- 胡葱
- 红辣槁树皮
- 簕竹
- 法半夏
- 糖茶藨
- 红蒂蛇
- 尾花细辛
- 云南鸡矢藤
- 红背酸藤
- 红花苗
- 迎春花
- 山皮条
- 胡萝卜子
- 胡豆草
- 胡颓子根
- 梨
- 牡荆沥
- 红黑二丸
- 红麸杨
- 胡枝子根
- 胡莲
- 自然铜
- 芦竹
- 胡桐泪
- 量天尺
- 角翅卫矛果
- 指甲兰
- 黄明胶
- 八仙草
- 车前
- 水蓼
- 雪参
- 廊茵
- 牛胞衣
- 虎杖叶
- 仙掌子
- 泡囊草
- 山稔根
- 小罗伞
- 滇崖爬藤
- 甘西鼠尾
- 茯苓
- 金钱草
- 杨梅树
- 刺葡萄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