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附子
《中华本草》:土附子
拼音注音
Tǔ Fù Zǐ
别名
土附卵
英文名
seed of common monkshood prepared daughter roo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塘鳢科动物沙塘鳢的卵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dontobutis obscura (Temminck et Schlegel)
采收和储藏:4-6月产卵前捕捞,剖腹取卵,鲜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dontobutis obscura (Temminck et Schlegel)
采收和储藏:4-6月产卵前捕捞,剖腹取卵,鲜用。
原形态
沙塘鳢,体粗壮,前部呈圆筒形,后部侧扁。体长约18cm。头部大,稍扁平,较躯体为阔。口上位,口裂宽方,下颌长于上颌。鳞耙上有小刺。眼小,上位,眼间隔凹入。体侧和背部被栉鳞;腹部为圆鳞,侧线鳞33-37。生殖乳突明显,雌者较宽大,末端分叉,雄者三角形,末端尖细。背倒塌2个。第1背鳍Ⅶ-Ⅷ,第2背鳍Ⅰ,8-9。臀鳍Ⅰ,7。胸鳍大,腹鳍胸位,尾鳍圆形。背部黑褐色,体侧有黑色斑纹,腹部淡黄,无黑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、杂草和碎石较多且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。产卵期4-6月。
资源分布:分布一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一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助相火;开胃;利水。主肾虚阳痿;消化不良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注意
《食物考》:“小狼戒食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土附子
拼音注音
Tǔ Fù Zǐ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卵子。
原形态
原动物详"土附"条。
功能主治
助相火,暖腰、肾。用烧酒醉食,颇能兴肾,与对虾同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独叶一枝枪
- 广西莪术
- 蒲草根
- 天雄
- 小血藤叶
- 七星鱼
- 接骨树皮
- 山合香
- 钩钱草
- 湖广草
- 岭南杜鹃
- 棕榈子
- 米麦麨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四棱通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清香桂
- 秃疮花
- 心不干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飞天蠄蟧
- 紫草茸
- 旋蒴苣苔
- 豹子眼睛果
- 三棱马尾
- 铁落
- 密花树
- 畲山羊奶子
- 香芋
- 黄鳝藤根
- 短柄南蛇藤根
- 滇瓦花
- 黄紫堇
- 剑皮树菌
- 偷筋草
- 地红子
- 钟乳石
- 水火麻
- 白鹇
- 竹节参
- 狗肉
- 金钗
- 曲毛露珠草
- 山玉桂
- 海茜
- 冬瓜皮
- 火秧竻叶
- 羊肉
- 马兰
- 地茄子
- 冰糖
- 蜘蛛网
- 广东土南星
- 五倍子
- 茶条槭
- 地棠花
- 沙枣胶
- 异叶青兰
- 水茄冬叶
- 白皮柯
- 海木
- 蟾皮
- 毛野丁香叶
- 红花苗
- 莺
- 美丽鳞毛蕨
- 三分三
- 白花猪母菜
- 榆叶
- 山尖菜
- 胡桃树皮
- 红花山牵牛
- 沙茴香
- 樱桃水
- 虎骨
- 痢止蒿
- 紫革耳
- 水栀
- 七星剑
- 水蜈蚣
- 西施舌
- 苦天茄
- 焦槟榔
- 羊七莲
- 葱叶
- 师实
- 蜇虫
- 满天星
- 虎咬癀
- 黑石珠
- 大桫椤
- 戴星草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乌尼参
- 樱桃叶
- 菊架豆
- 南瓜叶
- 白苏子油
- 水团花
- 林背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