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王七
《中华本草》:天王七
拼音注音
Tiān Wánɡ Qī
别名
白果七、鸡爪七
英文名
Root of Featherycleft Horsegentian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莛子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osteum pinnatifidum Maxim.[T. intermedium Dielse et Graebn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莛子藨 多年生草本,高达60cm。被刺刚毛及腺毛。茎中空,具白色的髓部。叶3-4对,近无柄;叶轮廓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,长8-20cm,宽6-18cm,叶羽状深裂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裂片1-3对,先端渐尖,无锯齿;茎基部的初生叶有时不分裂。穗状花序顶生,具3-4轮,每轮有6花,系为2对生无总梗的3花聚伞花序组成;萼筒长约4mm,具5微小的萼齿;花冠狭钟状,长约10mm,黄绿色,筒基部具浅囊,裂片二唇形,裂片里面带紫色斑点;雄蕊5,与花柱均稍短于花冠。核果宾球形,直径约10mm,冠以宿存的萼齿;核3粒,扁,亮黑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2900m的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湖北或切片晒干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行气活血;消食。主风湿腰腿痛;劳伤;跌打损伤;月经不调;食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天王七
拼音注音
Tiān Wánɡ Qī
别名
五转七、白暴七、鸡爪七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。秋末采挖。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,全体被粗毛。根粗壮,圆锥形,分叉,具须根。茎单一,直立。叶对生,在茎顶常4片叶近轮生状;长卵圆形,羽状深裂,长10~20厘米。穗状花序顶生,具梗;花白色;萼管卵形,裂片5,宿存;花冠狭漏斗状,基部一侧肿胀,裂片5,不相等;雄蕊5;子房下位,3~5室,每室有胚珠l颗。浆果近球形,乳白色,直径6~8毫米,有种子3粒。种子扁椭圆形,平滑,长6毫米。
本植物的叶(天王七叶)、成熟果实(天王七果实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性味
苦涩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理气活血,健脾胃,消炎镇痛,生肌。治劳伤,风湿腰腿痛,跌打损伤,消化不良,月经不调,白带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麦
- 青叶胆
- 榛子花
- 雪山鼠尾草
- 蛇胆草
- 茉莉花
- 红蓝地花
- 葛藟叶
- 蛇菰
- 一朵云叶
- 青榨槭
- 岩五加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大一枝箭
- 芡实叶
- 多茎野豌豆
- 吹云草
- 骨把
- 花红叶
- 柿子
- 裂叶心翼果
- 枳椇木汁
- 燕窝
- 鸭脚木叶
- 野鸦椿叶
- 藜
- 岩扫把
- 线叶蚤缀根
- 木蹄
- 猫头
- 山砂姜
- 母猪菜
- 猪屎豆
- 腊雪
- 女儿红根
- 笑靥花
- 天王七
- 美味牛肝
- 杉木油
- 赤胫散
- 卷耳
- 地丁
- 西红柿
- 雀翘
- 獾油
- 土大黄叶
- 象皮
- 麻栎
- 钓鱼竿
- 大皂角
- 费菜
- 一点红
- 枫寄生
- 煅石膏
- 栗毛球
- 虎杖叶
- 向日葵花盘
- 林荫千里光
- 苜蓿
- 江珧柱
- 白背叶根
- 九龙藤
- 附地菜
- 覆盆子
- 柃木
- 爬藤榕
- 马勃
- 酸水草
- 花椒叶
- 满山红油
- 蛇王藤
- 大叶紫薇
- 蝮蛇骨
- 三月泡
- 黄皮血藤
- 铁落
- 海仙人掌
- 南天竹根
- 白矾
- 车前子
- 六月雪叶
- 箭叶蓼
- 绣球花
- 双飞蝴蝶
- 青酒缸
- 鸽粪
- 浆水
- 虫牙药
- 茱苓草
- 骆驼黄
- 四脚蛇
- 屎咕咕
- 台湾榕
- 黄颡鱼涎
- 紫背天葵草
- 蔷薇花
- 回心草
- 见血清
- 支柱蓼
- 竹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