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草果
《中华本草》:土草果
拼音注音
Tǔ Cǎo Guǒ
别名
砂仁、土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广西豆蔻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omumkwangsienseD.FangetX.X.Chen
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,剪下果穗,除去杂质,晒干或晾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omumkwangsienseD.FangetX.X.Chen
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,剪下果穗,除去杂质,晒干或晾干。
原形态
广西豆蔻,多年生常绿草本,高l-1.5m。叶几无柄;叶舌长2-4mm;叶片披针形,长10-70cm,宽1.5-8.5cm,先端长渐尖,边缘有短刚毛,基部通常楔形,下面主脉两侧密被贴伏的短柔毛。穗状花序自接近茎基的根茎上斜出;总花梗长1.5-33cm,生于地下,鳞片长0.5-5cm,近无毛;苞片披针形,长3.5-6cm,宽0.5-1.5cm,白色;小苞片三角状被针形,长0.9-3.5cm,不呈管状;花萼管长3.3-4.5cm,一侧浅裂,近无毛,先端三裂,裂片长8mm;花冠管白色,长3-4.5cm,内面有毛,裂片被针形,近等大,长3.5-4cm,宽0.8-l.2cm,兜状,后方的1枚具短尖头;唇瓣扇形或近匙形,长3.5-4cm,宽2.5-3cm,爪部紫红色,内面有疏柔毛,朱端淡黄色,基部与花丝连成一长0.7-1.3cm的管;侧生退化雄蓝锥状,长4mm;花丝长7mm,花药长1.1-1.4cm,药隔附属体全线,长约5mm;花柱丝状,子房被短柔毛。蒴果成熟时淡紫色,扁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1-2cm,具12条纵线条,有时不明显,表面常有疏短毛和小凸起,先端具花柱残迹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约65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和贵州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和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理气;开胃;安胎。主脘腹胀痛;食欲不振;胎动不安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乌头
- 球花紫云英
- 钻地风
- 君迁子
- 西藏点地梅
- 小叶眼树莲
- 廉姜
- 金腰带
- 丰花草
- 量天尺花
- 白乳菇
- 滑背草鞋
- 白饭树根
- 斑茅
- 红帽顶
- 辣根
- 跌打老
- 午时茶
- 大管
- 篱栏网
- 藤乌头
- 金老梅根
- 酸不溜根
- 兔肝
- 红椋子
- 大叶井口边草
- 黄芽白菜
- 接骨木
- 乌饭子
- 蜻蜓兰
- 芡实
- 水茄冬果
- 牛乳
- 崇澍蕨
- 狗乳汁
- 鸡肝
- 山半夏
- 樟梨子
- 盾果草
- 苍术
- 榕树胶汁
- 铁杆蒿
- 崩疮药
- 葶苈
- 海岛苎麻叶
- 亮叶冬青根
- 通骨消茎叶
- 普陀南星
- 石蟹
- 复羽叶栾树
- 皋芦
- 岩凤尾蕨
- 麝香草
- 单花山竹子
- 缩砂蜜
- 岩豆根
- 密纹薄芝
- 刺黄柏叶
- 暴马子
- 白花杆
- 毛车藤
- 鹅绒藤
- 白杨叶
- 桃金娘
- 小旋鸡尾
- 五叶壁藤
- 褐盖肉齿菌
- 夜花藤
- 红叶铁线莲
- 卷毛婆婆纳
- 菊花暗消
- 白鹇
- 麻鱼肉
- 蒌油
- 桑芽茶
- 北沙参
- 偏翅唐松草
- 二叶舞鹤草
- 黑沙蒿
- 防风花
- 对马耳蕨
- 石青菜
- 臭黄荆
- 马银花
- 大黄
- 书带蕨
- 芒小米草
- 积雪草
- 蓝花棘豆
- 黄毛山牵牛
- 虫莲
- 米面蓊根
- 虾蟆脑
- 秦岭冷杉
- 玉铃花
- 降真香
- 黄瓜皮
- 云牛膝
- 蜜环菌
- 藤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