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脚莲
《中华本草》:青脚莲
拼音注音
Qīnɡ Jiǎo Lián
别名
铁灯台
英文名
different-leaved Arisaem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奇异南星的根茎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aema decipiens Scnott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aema decipiens Scnott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奇异南星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圆柱形,长5-6cm。鳞叶线状披针形,锐尖。叶2,叶柄长30-90cm,至中部具鞘,杂色,鞘楠部斜截形;叶片鸟足状分裂,裂片5-7,椭圆状披针形,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,表面绿色,背面粉绿色;中裂片具长2.5-5cm的柄,连尖头长20-29cm,宽7-12cm;侧裂片向两侧渐小,最外2枚基部多少联合。花序柄杂色,短于叶柄;佛焰苞管部圆柱形,杂色长5-6cm,粗1-2cm,喉部稍展开,不外卷;檐部和圆状披针形,靠边缘杂紫色。肉穗花序单性;雄花序长2.5cm粗6mm;附属器具短柄,基部增粗,近截形,向上渐细,直立,伸出喉外,先端有时螺状卷曲;雄花具短柄,雄蕊3;雌花序圆锥形,附属器同雄花序;雌花密集,子房倒卵形,先端截平呈四边形,柱头无柄,盘状。浆果有种子3。种子倒卵形,长5mm。花期9月,果期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80-3400m的山坡灌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无名肿毒;痈疽;乳痈;毒蛇咬伤;鼠咬伤;蜂、蝎螫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本品有毒,仅作外用。外敷后一般有微痒感觉,如果痒极难忍,则应停用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苦、麻,性寒,有毒。有散毒消肿、杀菌消炎的功能。用于无名肿毒、乳腺炎,痈疽,毒蛇咬伤,蜂蝎螫伤,蜘蛛和老鼠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品一枝花
- 半边藕
- 金鱼
- 重楼
- 艾纳香
- 崖姜
- 山橙叶
- 叶上果根
- 五叶薯
- 百步还阳丹
- 牛奶浆草
- 美商陆叶
- 红枫荷
- 昆明水金凤
- 蒲葵
- 马牙半支
- 大金刀
- 朱兰
- 粗棕竹根
- 棕叶芦
- 倒吊笔叶
- 甘遂
- 黄接骨丹
- 锦地罗
- 节节草
- 穿破石
- 泥鳅
- 蓝花棘豆
- 阿胶
- 大叶醉鱼草
- 苏木蓝
- 小叶石楠
- 乌头叶蛇葡萄
- 白苏子油
- 水藁本
- 川芎
- 密花山矾
- 红花月见草
- 水红木根
- 香木菌桂
- 粪箕笃
- 狗头骨
- 棣棠花
- 马尾伸筋草
- 蛏肉
- 阿育魏实
- 天茄子
- 宜昌荚蒾
- 叉歧繁缕
- 海茄子
- 青兔耳风
- 漆姑草
- 狗脑
- 葛花
- 丁蛎
- 柚树寄生
- 岭南杜鹃
- 宜昌荚蒾叶
- 红黑二丸
- 夹竹桃
- 鱼油
- 烟筒花
- 小寸金黄
- 茶子心
- 油桐叶
- 华南胡椒
- 榆蘑
- 大叶胡枝子
- 鳖甲
- 汉中防己
- 甘草
- 玉山芎穷
- 牛儿藤
- 麻皮
- 岩蒿
- 上山虎
- 马比木
- 香茹
- 蝤蛴
- 鸭胆子
- 柘木
- 埃蕾
- 凹瓦韦
- 催吐萝芙木
- 龙头节肢蕨
- 漆树木心
- 毛蜂子
- 紫雪花
- 兰花叶
- 石龙子
- 大叶黄杨根
- 大一箭球
- 云南野砂仁
- 花杜仲藤
- 一把伞
- 土羌活
- 天竺桂
- 麻油
- 龙骨风
- 罗锅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