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叶卷柏
《中华本草》:薄叶卷柏
拼音注音
Báo Yè Juǎn Bǎi
别名
山柏枝、山扁柏、地柏、岩卷柏、地柏桠、石上柏、四叶柏、独立金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卷柏科植物薄叶卷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laginella delicatula(Desv.)Alston[S.pouzolziana(Gaud.)Spri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主茎禾秆色,多回分枝。叶二型,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;侧叶斜长圆形,长2.5-3mm,宽1.2-1.5mm,短尖头,两侧略不等。上缘略有齿,下缘全缘;中叶斜卵形,长约1.8-2mm,宽约0.6mm,明显内弯,渐尖头,全缘。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,长0.6-2cm,有4棱;孢子叶宽卵形,长约2mm,宽约1mm,龙骨状,先端长渐尖,边缘全缘,孢子囊圆肾形,大、小孢子囊异穗或大孢子囊位于穗的中部,小孢子囊位于上、下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沟谷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卷缩成团,须根多数。茎呈圆柱形,长20-40cm,直径约1mm,上部分枝,表面黄绿色,质脆,易断。叶二型,背腹各2列,皱缩卷曲,腹叶长卵形,明显内弯,背叶长圆形,两侧稍不等。有时可见顶生的孢子囊穗。无臭,味淡。
性味
苦;辛;寒
炮制
拣去杂质,抢水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;祛风。主肺热咳嗽或咯血;肺痈;急性扁桃体炎;乳腺炎;眼结合膜炎;漆疮;烫火伤;月经不调;跌打损伤;小儿惊风;麻疹;荨麻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洗;或干品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薄叶卷柏
别名
地柏、岩卷柏、地柏桠
来源
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(Desv.) Alston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血,清热解毒。主治妇女月经不调,跌打损伤,并治小儿惊风,麻疹;外用治烫火伤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金莲
- 粉霜
- 粉瘤菌
- 黄麻灰
- 黑藁本
- 蝙蝠葛根
- (鱼彭)鱼脑
- 黄鳝藤
- 鸦片
- 黄栌
- 仙人掌
- 费菜
- 辫子草根
- 雪人参
- 飞蛾树
- 青桐翠木
- 香樟果
- 刺葡萄
- 贝齿
- 雪胆
- 香樟
- 青木香
- 粉萆薢
- 橙耳
- 榧根皮
- 蝮蛇蜕皮
- 雪兔
- 雪见草根
- 矮脚罗伞
- 鸭血
- 香橼
- 黑皮青木香
- 萆薢
- 鞭叶铁线蕨
- 脾寒草
- 雪猪油
- 黄鲴鱼
- 黄鳝
- 青麸杨根
- 香加皮
- 鳙鱼头
- 雄鸡口涎
- 雪山林
- 鹰不泊
- 肺形草
- 鸦葱
- 鲱鱼
- 青头菌
- 香橼露
- 败酱
- 雪药
- 青蛙胆
- 雀榕根
- 鮧鱼尾
- 逼血雷
- 青葙
- 黑芝
- 薜荔汁
- 麒麟吐珠
- 飞龙掌血叶
- 雪参
- 粗糠柴
- 飞天蠄蟧
- 香草兰
- 鼻血草
- 香叶树
- 青海马尾连
- 青溪鳞毛蕨
- 青粱米
- 蝮蛇脂
- 青蛙
- 青羊胆
- 鼻血雷
- 鸜雉
- 肥荚红豆
- 黑顶卷柏
- 雪上一枝蒿
- 雀瓮
- 香柏
- 黄裙竹荪
- 福建柏
- 鸭嘴癀
- 鳖血
- 剑皮树菌
- 青蟹
- 鳕鱼鳔
- 苞叶木
- 香木菌桂
- 黑石珠
- 鸦椿卫矛
- 飞扬草
- 蚌泪
- 青刺尖
- 鱼翅
- 薄叶棘豆
- 鳖脂
- 青果
- 雄黄
- 雄黄兰
- 青竹标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