杠香藤
《*辞典》:杠香藤
拼音注音
Gànɡ Xiānɡ Ténɡ
别名
木贼枫藤(《浙扛天目山药植志》),万刺藤、犁头枫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黄豆树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出处
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石岩枫的根或茎叶。
原形态
灌木或乔木,有时藤本状,长可达13~19米。小枝有星状柔毛。叶互生,具长柄,三角状卵形,长9~15厘米,宽3.5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或截平或呈浅心形,全缘或呈波状,上面无毛,或有星状毛,下面密生星状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穗状,单一或分枝,雄花簇生,萼3裂,密被黄色茸毛,雄蕊极多数;雌花序顶生或腋生,雌花单生于苞腋,萼3裂,子房3室。蒴果球形,被锈色茸毛。种子半球形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裸岩旁或石砌上,常缘石蔓生,喜石灰质土壤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陕西、福肄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
功能主治
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祛风。治毒蛇咬伤,风湿痹痛,慢性溃疡。"
复方
治关节疼痛:杠香藤枝叶、五加皮、钻地风各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杠香藤
拼音注音
Gànɡ Xiānɡ Ténɡ
别名
倒挂金钩、木贼枫藤、万刺藤、犁头枫、倒金钩、干香藤、岩桐麻、黄豆树、青倒钩、犁头柴、舒力起、万子藤、倒钩柴、小金杠藤、青钩藤、闹钩、大力王、桶交藤、加吊藤、狂狗藤、马面草、木本蕹菜癀、木梗犁头尖、大叶牛奶香、六角枫藤。
英文名
Root ot stem of Creeping Mallotus
出处
出自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石岩枫的根、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lotus repandus (Willd.)Muell.Arg.var.chrysocarpus(Pamp.)S.M.Hwang [M.chrysocarpus Pamp.;M.repandus auct.non Muell.Arg]采收和储藏:根、茎,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石岩枫 灌木或乔木,有时藤本状,高4-10m,长可达13-19m。枝柔弱,无毛,红褐色,小枝密被锈色星状绒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4cm,密被黄色星状绒毛;叶片膜质、卵形、长圆形或菱状卵形,长3.5-9cm,宽2-7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或截平或稍呈心形,全缘或作波状,幼时两面均被黄色星状毛,老时上面无毛而有微点及腺体,下面被毛及黄色透明小腺点;基出脉3条。花单性异株;雄花序为总状或圆锥状,单一或分枝,腋生或顶生,长5-15cm,密被锈色星状名;花梗长4mm,每一苞片内有花l-5朵;雄花萼片3-4裂,卵状长圆形,密被锈色绒毛,雄蕊40-75;雌花序总状,顶生或腋生,不分枝或稀有分枝,较雄花序略短;雌花萼片3-5裂,子房球形,被锈色短绒毛及腺点,通常2-3室,花柱3,分离,柱头羽状,3裂。蒴果球形,通常有3个分果爿,高约5mm,直径8-12mm,被锈色星状短绒毛;种子近球形,腹面稍平,黑色,微有光泽。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河边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互生;叶柄长2.5-4cm;叶片三角卵形或卵形,长9-12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,截平或稍呈心形,全缘,两面被毛,多少有变异。气微,味辛。
化学成分
叶含水解鞣质石岩枫鞣质(repandusinin),石岩枫酸(repandusinic acid)A、B,石岩枫亭鞣质(mallotinin),葡萄糖没食子鞣甙(glucogallin),丁香色原酮(eugenin),鞣云实精(co-rilagin),石榴叶鞣质(punicafolin),老鹳草鞣质(geraniin),夫罗星鞣质(furosin),野桐酸(mallotinic acid),野桐鞣酸(mallotusinicacid),短叶老鹳草素-1-羧酸(brevifolin carboxylic acid)。石岩枫氰吡酮(mallorepin或3-cyano-1-methyl-4-pyridone)。还含石岩枫二萜内酯(mallotucin)A、B、C、D,羽扇豆醇(lupeol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无羁萜(friedelin),a-香树脂醇(a-amyrin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3β-羟基-13。乌苏烷-28,1β内酯(3β-hy-droxy-13a-ursan-28,12β-olide),3β-羟基-(13a-乌苏烷-28-12β-内酯)苯甲酸酯[3β-hydroxy-(13-a-ursan-28,12β-olide)benzoate],3a羟基-13a-乌苏烷-28,12β-内酯(3a-hydroxy-13a-ursan-28,12β-olide),何帕烯二醇[21a-hop-22(29)-ene-3β-,30-diol]及岩白菜素(bergenin)等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
归经
心;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;解毒消肿;驱虫止痒。主风湿痹证;腰腿疼痛;口眼(wai)斜;跌打损伤;痈肿疮疡;绦虫病;湿疹;顽癣;蛇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干叶研末,调敷;或鲜叶捣敷。
各家论述
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祛风。治毒蛇咬伤,风湿痹痛,慢性溃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鸡豇豆
- 韭根
- 山海棠
- 天王七叶
- 岗梅叶
- 工布乌头
- 广玉兰
- 托腰散
- 昆明山海棠
- 冬瓜子
- 大横纹
- 大毛桐子根
- 天山雪莲花
- 天麻子
- 方叶五月茶
- 七叶一枝花
- 七叶子
- 头顶一支花
- 桂花子
- 金莲花
- 梵天花
- 梵天花根
- 水稻清乳汁
- 赤扬
- 蕙兰
- 广西九里香
- 桂子
- 血苋
- 黄皮根
- 锡
- 香茅根
- 倒挂金钩
- 鹅内金
- 白苏叶
- 昆布
- 佛手柑根
- 孜然
- 扇叶人字果
- 关白附子
- 阿氏蒿
- 饿蚂蝗
- 艾麻草
- 黄花绿绒蒿
- 蜂房
- 雪灵芝
- 带刺马鞭
- 黄羊油
- 蝙蝠草
- 旋花苗
- 大蝎子草
- 母草
- 干地黄
- 牦牛胆结石
- 桂花岩陀
- 大树三台
- 天鹅毛
- 广金钱草
- 枸橘
- 大钱麻
- 乌龟
- 黄羊角
- 天竺黄
- 大金钱草
- 千年健
- 大飞天蜈蚣
- 冬里麻根
- 大山豆
- 大毛红花
- 黄荆根
- 大花细辛
- 大苦草
- 七星剑
- 全叶山芹
- 大金香炉
- 土贝母
- 大金发藓
- 全蝎
- 木蜡树根
- 丁锅树叶
- 桂皮紫萁
- 大麦
- 屈头鸡
- 狗仔花
- 对节叶
- 打火草
- 单头紫菀根
- 锦葵
- 锯鲨胆
- 伏毛山豆根
- 大瓦韦
- 广东万年青
- 宽筋藤
- 七叶胆
- 七星鱼
- 千层塔
- 昆明水金凤
- 金腰子
- 黄花岩松
- 广布柳叶菜
- 枫香树皮